文明風3月31日訊 只有守好“大家”平安,才能換來“小家”幸福。在連江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東岱鎮涌現了一批特別的“疫”線搭檔他們既是夫妻,又是戰友“疫”路同行,詮釋別樣浪漫。
他們,是執甲堅守的白衣天使
他叫陳慶崧,是東岱衛生院的院長。她叫謝秀琳,是東岱衛生院的醫務人員。
疫情當前,衛生院作為鄉鎮防控的第一道關口,不僅要開展區域核酸檢測的相關工作,還要保證醫院日常醫療職能照常運轉,由此醫務人員的艱辛可想而知。作為“雙醫”家庭的陳慶崧謝秀琳,更是要付出雙倍的犧牲。
“我主要負責疫苗接種,他(陳慶崧)要操心的事可就多了。核酸采樣、人員調配、數據采集......醫院里很多事都要他來安排,有時候看他實在太累,但也沒辦法多說什么。”對此,陳慶崧堅定地說道:“作為醫務工作者,這都是我們分內之事,責無旁貸,就是要和疫情抗爭到底!”
當醫生遇見醫生,當親情遇上疫情,陳慶崧和謝秀琳默默堅守,用行動詮釋了責任和擔當。
他們,是奮不顧身的社區干部
他叫林正灝,是東岱鎮東岱街社區支委。她叫林丹云,是東岱鎮關頭村志愿者。
東岱街社區是東岱鎮人口最多的村居,需要重點關注的返鄉人員數量也是全鎮之最。為保證摸排工作全覆蓋無死角,東岱街的社區支委林正灝近幾周高負荷工作,加班到深夜已是常態。
27日深夜11時,為保證社區居民能順利完成區域核酸檢測,林正灝來到核酸采樣點做最后一遍巡查,卻不慎踩空摔了一跤,回到家后才發現腿上已被劃出一道長長的血痕。但次日凌晨5時,他還是早早來到負責的點位,開始做準備工作。
而知曉丈夫辛苦的林丹云也從不跟組織抱怨遇到的難處,自己還積極響應社區號召,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當中,負責關頭村區域核酸檢測信息采集工作。在家里,他們是互相扶持的愛人;在抗疫一線,他們是彼此托付的戰友。
作為洪塘村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經辦人,吳大清把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各項舉措落實到每個環節,日以夜繼地連續作戰十余天,同事們都敬佩地稱呼他為“吳半村”——在大家眼里,吳大清扛起了半個村的工作量。
吳大清的妻子陳素珍是東岱街疫情防控“數據摸排員”之一,接到深夜里傳來的一條又一條需要立即摸排的線索,陳素珍總能簡明扼要地告訴對方來電用意,耐心引導群眾配合線索摸排。
雖然大家對夫妻倆的工作都贊不絕口,但在吳大清和陳素珍自己心中卻存有愧疚——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防疫工作,卻疏于照顧家里只有一歲的寶寶。為了早日擊退疫情,吳大清夫婦更多的是選擇隱忍克制,彼此之間互相鼓勁打氣,先顧大家再想小家,這對在防疫一線并肩作戰的奶爸奶媽,用自己的負重前行換來了更多人的平安團圓。
他們,是履職卻難盡責的奶爸奶媽
作為洪塘村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經辦人,吳大清把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各項舉措落實到每個環節,日以夜繼地連續作戰十余天,同事們都敬佩地稱呼他為“吳半村”——在大家眼里,吳大清扛起了半個村的工作量。
吳大清的妻子陳素珍是東岱街疫情防控“數據摸排員”之一,接到深夜里傳來的一條又一條需要立即摸排的線索,陳素珍總能簡明扼要地告訴對方來電用意,耐心引導群眾配合線索摸排。
雖然大家對夫妻倆的工作都贊不絕口,但在吳大清和陳素珍自己心中卻存有愧疚——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防疫工作,卻疏于照顧家里只有一歲的寶寶。為了早日擊退疫情,吳大清夫婦更多的是選擇隱忍克制,彼此之間互相鼓勁打氣,先顧大家再想小家,這對在防疫一線并肩作戰的奶爸奶媽,用自己的負重前行換來了更多人的平安團圓。
他們,是堅守一線的黨員志愿者
作為外防輸入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漁港碼頭的防疫工作時刻都不能松懈。為了切實防范疫情通過海上渠道傳播,東岱鎮漁業站負責人王明顏一戶戶地走訪當地漁民,講明當下海上船舶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動員漁業從業人員主動配合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工作,共同守住東岱的海上防線。
看到丈夫早出晚歸的忙碌身影,同為黨員的任秋香也主動請纓,參與數據摸排工作。“女兒去上大學了,家里就我們兩個‘留守老人’,有什么工作盡管安排。”王明顏和任秋香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員的熱忱和心懷。
面對連續數日高強度的工作,他們并肩作戰,沒有說過一個累字。他們知道,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為阻擊疫情多貢獻一份力量,共同為群眾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海上安全防線。(連江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