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解“急難愁盼”,專挑“疑難雜癥”,遼寧省人社局政務服務大廳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火了。記者對在這個窗口反映過問題的部分群眾進行了回訪。聽他們“奇奇怪怪”的故事,記者在分享他們辦成事喜悅的同時,也感覺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在百姓心中的分量。(1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
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顧名思義,就是在正常窗口辦不成事后,再到這個特殊的窗口尋求幫助和解決。其設立的初衷,除了幫助百姓切實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外,還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倒逼正常窗口為群眾辦成事。筆者認為,“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專解群眾“急難愁盼”,為讓群眾辦成事兒。
近年來,各地政府狠抓效能建設,政務服務部門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這種為群眾辦實事的創新舉措,無疑值得肯定和稱贊。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可以說是與群眾最近的“最后一公里”,往往也是辦事群眾最直接求助的地方,這里代表著政府部門的形象。如果經常有群眾因辦不成事兒,產生一些不滿情緒,將嚴重影響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而專門設立“辦不成事”這個特殊的窗口,可以將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應該辦但有政策瓶頸的個案,通過規范程序特事特辦,創新機制解決,從而讓群眾前來辦事不撲空、有地兒找、有人幫。這對辦事群眾來說,會感到十分欣慰,即便因種種原因未辦成事,也不會產生怨言和不滿情緒,將有助于社會和諧穩定。
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對正常窗口辦事,也能起到敦促作用。據當地人社部門介紹,政務服務大廳依托全景式數據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統計平臺內所有業務流,還特別設置提醒功能,對在距離辦結時限不足30%的亮黃燈提示,對超期未完成的業務亮紅燈警示。同時,如果“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發現正常窗口能辦卻沒有辦的,相關責任人將被追責。這樣,正常窗口辦事就不敢怠慢,倒逼工作人員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真心實意為群眾辦成事。
總而言之,政務服務工作,就是要讓辦事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讓“最后一公里”更親民,是一個密切聯系群眾和為民辦事的總窗口,既可以發揮群眾的社會監督作用,又能敦促政務服務窗口工作人員進一步增強為民服務的意識。這種為民著想、方便群眾辦事的窗口,值得各地政務服務部門借鑒和推廣。(漳州文明網 閩南日報 丁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