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29日訊 “雨水拖不住的進度,寒意擋不了的溫度,疲憊驅不了的力度”“區域核酸檢測組織好,群眾無需到處跑;小區樓下就能做,嘴巴一張就采好”……28日,連江開展區域核酸檢測,不少居民在微信朋友圈為連江速度與連江溫度點贊。
白藍紅橙綠
匯成最美“抗疫色”
截至28日17時,連江共計出動工作人員及志愿者1萬余人,累計采樣502302人。
這樣的速度是如何做到的呢?早在27日,連江451個采樣點便開啟了“白加黑”模式。運物資,搭帳篷,設置測溫區、登記區、采樣區,做消殺……工作人員爭分奪秒,織密防疫網。
一大早,在連江縣人民廣場、陳第公園等采樣點,盡管下著寒雨,但現場井然有序,群眾采樣快的只需幾分鐘。
在現場,“天使白”等醫務人員、“公安藍”等執法人員、黨員志愿者等“紅馬甲”、退伍老兵等“迷彩綠”以及“環衛橙”等配合默契,形成抗疫一線的最美底色。
雨中撐起“一片晴”涌現最美抗疫人
在浦口鎮柘尾采樣點,民警和志愿者淋著雨,用傘為群眾撐起了一片“晴天”。在該鎮新衛生院采樣點,由于雨天積水多,擔心群眾滑倒,工作人員化身“鋪路工”,用一塊又一塊竹排,于泥濘中搭起了一座長達百米的“竹排橋”。
在鳳城鎮多個采樣點,志愿者變成老人及盲人的“拐杖”和“眼睛”,牽引他們,慢慢向前。
在東北街社區,志愿者陳文關掉公司,和一群退伍老兵組成抗疫突擊隊。
在連江縣交通局門口,連江“的哥”“的姐”組成抗疫志愿者車隊,奔波于22個鄉鎮,將防疫物資和檢測樣本送至檢測點。
而在丹陽鎮、透堡鎮、東湖鎮等革命老區,“愛心護老隊”“夕陽紅戰隊”紛紛上線,護送老人、服務群眾。
服務“漂洋過?!?/strong>
打通“最后一米”
為做好防疫與生活生產“兩不誤”,連江開展核酸檢測服務進社區、進學校、進園區、進海島等,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為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福州現代物流城、福州絲路海港城(可門港區)、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都設置了采樣點。
“為了給企業職工提供‘家門口’的服務,我們在申遠、國能、華電、華電儲運、渤海等5個企業內設置了8個核酸檢測點。”可門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小滄畬族鄉采取主動上門服務。“謝謝你們,一大早就坐船過來,還上門給我做核酸檢測。”七里村的雷依姆感激地說。七里村是敖江上游水道的重要交通樞紐,進村要走水路。
而到位于福州“天涯海角”的苔菉鎮東洛村,則需“漂洋過?!薄ぷ魅藛T坐著漁船上島,為漁民進行采樣。
此外,為保障正常教育教學工作,連江教育系統設置了116個采樣點,順利完成了 11.7萬名師生的核酸檢測工作。
沉“魚”落“燕”組合
送去溫暖祝福
魚丸,有團團圓圓的寓意;肉燕,有平平安安的寓意。連江魚丸愛心企業及林禹等愛心人士,為防疫工作人員送去了魚丸、肉燕等,驅散寒意。
記者在福州第一行政大村——曉澳鎮百勝村看到,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巾幗志愿者,為防疫工作人員端去了冒著熱氣的魚丸湯。
此外,鳳城、安凱、馬鼻等地的鄉賢、企業家、愛心人士,捐贈了口罩、面包等防疫物資。(連江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