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新路步行街核酸檢測點志愿者現場維持秩序。夏海濱攝
文明風3月18日訊(通訊員 盧漳華 余雪燕)近日,廈門同安志愿者們紛紛披上紅色馬甲,化身維序員、宣傳員,奮戰在核酸采樣、防疫宣傳等疫情防控一線,用汗水構筑起最堅實的疫情防控網。
志愿先鋒
曬紅的臉頰是最美的妝容
“請打開微信掃一掃,登記信息,如果有帶身份證,可以直接排隊!”同新路步行街上,志愿者顏亞翔的聲音遠遠傳來,不少沒有登記信息的市民立刻把手機對準了展板上的二維碼,開始登記。顏亞翔是東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協會前來支援同新社區的一員,據悉,當天東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協會一共有20多名志愿者前往同新路步行街核酸檢測點,緩解社區壓力。
今年50多歲的吳愛卿則已在同新路步行街檢測點堅持了3天,她是社區招募的志愿者,主要負責測體溫,維持一米距離。即使戴著口罩,記者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兩側臉頰已經曬出了明顯的紅斑。吳愛卿說:“這點辛苦不算什么,前天晚上社區的工作人員忙到凌晨兩點,直接睡在了辦公室的地板上,看了實在心疼,我們只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家住附近的吳大爺沒有帶身份證,對智能手機操作也不甚熟練,正一籌莫展時,立馬就有志愿者接過了吳大爺的手機,幫其進行操作。“現在出門都很方便,走到哪里都有志愿者!”吳大爺笑得瞇起了眼。
崗前培訓
積蓄疫情防控后備力量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使志愿者全面深入了解疫情防護相關知識,確保能夠及時、有序、快速、安全地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同安區也開始著手志愿者的線上崗前培訓。
同安區家庭文化志愿者協會組織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崗前培訓即將在本周六晚開課。副會長林愛珍告訴記者,去年9月,同安區家庭文化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們承擔了社會救助熱線和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的任務,有較為豐富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經驗。此時開課,是為了動員和發動更多社會應急力量。“只有提前準備,才能從容應對。”林愛珍說,此次培訓不僅針對協會內部會員,也歡迎有志于參與志愿服務的市民群眾。此外,課程還會增加家庭教育文化內容,幫助有需要的市民群眾緩解心理壓力。
事實上,同安區各個角落早已經涌動起了志愿風。142個村(居)已經分別建立起了自己的疫情防控預備志愿服務隊伍,20名常備志愿者將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調度,確保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每個鎮(街)則預備了若干人數的機動預備志愿服務隊,確保隨時拉得出頂得上。“920·就愛您”志愿服務聯盟也沒有落下,時刻準備啟動物資轉運、送醫保障、咨詢熱線、物資儲備、疫情防控宣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