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路口,有志愿者協助疏導交通,向行動不便的行人伸出援手;在敬老院,有志愿者上門看望慰問,給老人帶去溫暖;在鄉鎮社區,有志愿者扶弱幫困助殘,讓困境之中的人們看到希望;在各重大活動中,有志愿者微笑指引,提供幫助,讓參加者對活動更加了然……志愿者是新時代雷鋒的傳承者,他們高舉雷鋒精神的火炬,在中華大地傳播文明、踐行“志愿者精神”,積小善匯大善,讓雷鋒的光輝形象更好在時代中熠熠生輝。
雷鋒精神是干出來的。“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這是傳承雷鋒精神最好的行動。以吳中上橋社區為例,隨著該社區各類學雷鋒志愿者隊伍不斷地在壯大,社區如今有2300余名志愿者,社區治理有了志愿者積極參與,極大地減輕了社區的工作壓力,更好拓展了社區服務居民的半徑,讓雷鋒精神遍地開花。多舉措引導志愿服務工作全面開展、遍地開花,形成學雷鋒的多方合力,才能共同推進的志愿服務工作取得新進展,讓雷鋒精神處處生輝。
要大力弘揚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讓雷鋒精神薪火相傳,需要言勝于行,更需要積小善匯大善。文明監督員、糾紛調解員、治安巡防員等各類志愿者,看起來瑣碎,但是,正是有了他們的行動,才能更多將雷鋒精神滲透到志愿者活動中,讓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學雷鋒志愿者活動中面更廣,使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將志愿服務活動推向縱深和精準高效,讓更多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活躍在田間地頭、大街小巷,讓雷鋒精神更好傳承傳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維護文明、疫情防控、線上支教、紅色傳承等志愿服務,只有形成常態,共同參與,才能讓一項項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風生水起,以實際行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引領文明新風尚。
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溫暖社會、激勵人心;讓學雷鋒活動通過常態長效有制度化的管理、規范化的組織、常態化的運作,吸引更多人在雷鋒的旗幟下出列,為雷鋒精神、志愿精神注入更多新時代文明新風采。(晉安區委文明辦 李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