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美專騎著摩托車走村入戶(翔安區(qū)委文明辦供圖)
“轟!轟!”每天中午,摩托車的啟動聲都會在洪美專家門口響起。戴上安全帽,身高1米65,身材纖瘦、皮膚黝黑的洪美專跨上兩百多斤重的男士架子摩托車,開始了她的公益行。
今年50歲的洪美專,是翔安區(qū)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她每天中午出行,是為了到貧困學生家里走訪核實情況以及幫扶。截至目前,她已經(jīng)幫助了四十余個困難家庭的孩子。
騎著摩托入戶走訪
接到求助就會伸出援手
在正式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以前,洪美專就是個熱心腸的人,她經(jīng)常到路邊幫忙撿垃圾,在車流量大的路口護送老人、小孩過馬路。2017年,在妹妹的影響下,洪美專正式在志愿者之家注冊登記,成為了一名志愿者,并加入到志愿者服務隊中。
洪美專在翔安區(qū)鴻風善行助學幫扶中心,主要負責新店轄區(qū)內(nèi)貧困學生的走訪核實和幫扶工作。目前,洪美專和她愛人經(jīng)營著一家瓷磚店,盡管很忙,但只要接到求助,她都會伸出援手。每次接到求助,她就會在午飯后,趁著她愛人在店里午休的時間,騎著摩托車到貧困學生家里走訪。
洪美專騎的摩托車是一輛男士架子摩托車,很拉風。她說,摩托車是很好的工具,有的村莊道路很窄,只有摩托車才能過,而這個摩托車大,運送物資也方便。
每一戶貧困學生家庭,洪美專都至少要走訪三趟,有時甚至要五六趟,為的就是幫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她在走訪時,也有一套自己的核查方法。洪美專告訴導報記者,第一趟她會找這戶家庭的鄰居打聽他們的家庭情況,看他們居住的房子;第二趟入戶到他們家里,與學生家長溝通。確定符合資助的條件后,她還要再去一趟,給他們送物資善款,有些材料不齊全的,就要再跑幾趟。
每次在給受助者送物資善款時,心細的洪美專都會格外照顧受助者家庭的情緒,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2019年,小嶝有一名十幾歲的小孩得了骨肉癌,醫(yī)療費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接到求助后,洪美專立即去核實情況。小孩的奶奶傷心不已,每天吃不下飯,洪美專就勸導老人說:“能成為一家人是緣分,趕快吃飯趕快做事,一定要積極去治療。”老人聽了洪美專的話,情緒逐漸好轉(zhuǎn),并表示一定積極面對。洪美專也積極奔走,聯(lián)系到多家慈善機構,為這個家庭籌集善款,共籌到七千多元給小孩治病。今年春節(jié)期間,洪美專聽說小孩的情況已經(jīng)好多了。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還帶著孩子一起做公益
除了助學幫扶,洪美專也熱心于其他的公益服務,她連續(xù)4年擔任廈門馬拉松賽志愿者,洪美專說:“因為我做的志愿服務類型比較多,不管哪一種場合去了都可以上手,所以哪里需要志愿者,我就會盡量去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
去年同安疫情防控期間,洪美專白天在核酸檢測點當志愿者,晚上在街道的路口輪班值守,有時遇上馬巷高速路口有防疫物資需要志愿者搬運時,洪美專也會毫不猶豫地騎上摩托車前往幫忙卸貨、搬貨。
周末時,洪美專還經(jīng)常帶著一雙兒女一起做公益服務。現(xiàn)在,她的女兒讀大一,是一星志愿者,兒子讀高一,是二星志愿者。洪美專介紹,在兩個小孩讀小學期間,她就經(jīng)常帶他們一起做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因為我自己讀書少,沒有辦法教他們文化知識,但我可以用實際行動,教他們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洪美專說,在做公益的過程中,別人看她店里有錢不賺,反而天天跑出去做沒錢的公益,都笑她“傻”。面對這樣的評論,洪美專說:“我是跟著心走,這是我應該去做的。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我收獲到了很多受助者對我的感謝,這是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海峽導報記者 鄭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