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1月份安徽省“月評十佳”學雷鋒志愿服務典型名單揭曉,阜陽市潁上縣“村嫂理事會”志愿服務隊獲評“組織典型”。(3月3日《阜陽日報》)
借鑒“楓橋經驗”,強化矛盾化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的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在全縣179萬人口中就有62萬人常年在外務工,大量老人、婦女、兒童留守鄉村。為了打通村居自治“微循環”,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石,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潁上縣積極借鑒“楓橋經驗”,應運而生了由4322名“村嫂”參加的“村嫂理事會”志愿服務隊,覆蓋全縣349個自然村,每百戶就有一名村嫂。
“村嫂理事會”唱響新時代雷鋒精神主旋律。作為雷鋒精神的文明實踐者,“村嫂理事會”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留守婦女”的優勢,通過“進家門、拉家常、幫家務”等工作方式,積極圍繞法規宣傳、移風易俗、矛盾化解、環境治理等鄰里之間家常小事入手,成為扎根在群眾身邊、不可替代的“政策法規宣傳員、村居環境監督員、鄉風文明引領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村居治理信息員、扶弱濟困服務員”。截至目前,“村嫂理事會”志愿服務隊已調解矛盾糾紛5900余起,服務群眾16萬人次,從而更加有力地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各項方針政策進村入戶、見人走心,助力鄉村振興。
雷鋒溫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而雷鋒精神更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奮進在新時代的春光里,有無數像雷鋒一樣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助人為樂、無私奉獻、踏實肯干的偉大精神鑄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以志愿者行動,踐行雷鋒精神。雷鋒是我們的道德楷模,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旗幟。如潁上縣“村嫂理事會”志愿服務行動,不僅是學雷鋒活動新的實踐,也是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有效途徑。活躍在349個自然村4322名“村嫂”們,走進基層,服務群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村嫂”,他們用起身而行的率先垂范,認真踐行著雷鋒精神,以“頭雁效應”激發“雁群活力”。
翅膀也能卷起風暴,點滴也能匯成江河,萌芽終能結出果實,這就是青年志愿服務的“頭雁效應”。潁上縣“村嫂理事會”志愿服務隊之所以能夠蓬勃壯大,之所以能夠聚沙成塔,就是因為有一些公共影響力的人物,猶如一只“頭雁”,扇動翅膀、帶動氣流,使其它“大雁”很快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群雁長途跋涉、天天飛翔,必須精誠團結,互相幫助,產生“頭雁效應”,激發“雁群活力”。
踐行“雷鋒精神”,撐起“民族脊梁”。潁上“村嫂理事會”志愿服務隊的實踐啟示著我們,“關鍵少數”作為新時代的“頭雁”,必須要有“一滴水”“一線陽光”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中,盡職盡責,發揮積極作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惟此,才能唱響新時代雷鋒精神主旋律。(安溪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