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生產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穩中向好。去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連續多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農產品供應充足,對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2月16日 人民日報)
索索繰車谷口聞,鳥催農事日紛紛。立春之后入農時,根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全國春耕備耕已經由南向北陸續展開,西南地區的冬小麥已經拔節,黃淮海地區的冬小麥即將大規模返青,華南地區的早稻也就要開始浸種育秧,全國3.3億多畝越冬小麥、1億畝冬油菜和0.8億畝蔬菜長勢良好,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進入春耕備耕的關鍵期,更要打起百倍精神,未雨綢繆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全年糧食豐收開好局起好步,從而穩定“三農”基本盤,為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壓實責任迎春耕。抓好春耕春管,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方面要抓生產,加強政策供給和指導,加大農業生產扶持力度,保障農資生產供應、穩定農資價格,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統籌肉蛋菜等“菜籃子”產品生產;一方面要嚴保護,加強耕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決整治“分農化”“非糧化”,復墾撂荒地,想方設法挖掘糧食面積潛力,保證春耕備耕的順利開展。
調整結構強春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提升春耕效率和收益。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貫徹好,選育高質量的種子“芯片”,用好種子多打糧、打好糧,夯實產得出、產得優的基礎。要進一步調整優化糧食生產結構,加大政策補貼力度,鼓勵各類糧食生產主體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智慧賦能助春耕。近日,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要把現代化技術和成果運用到春耕春管之中,用智慧賦能,從數據借力,為農業生產增添亮麗顏色。當前,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要繼續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新型現代前沿的農機裝備研發,落實各項惠農購機補貼政策,推動機械化與信息化深入融合,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率,用滿滿的科技感增添廣大農戶的幸福感、獲得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時珍貴不等人,要全力以赴行動起來,有力有序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在春天里播種希望、辛勤耕耘,扎實推進春季農業生產,堅決穩住“三農”壓艙石,為迎接新一年神州大地的豐收圖景打牢堅實基礎。(安溪文明網 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