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菊給婆婆喂飯。 戴舒靜 攝
在翔安區香山街道大宅社區,40歲的蔡秋菊是公認的好媳婦。她的婆婆腦萎縮長期癱瘓在床,兩個兒子一個患有腦癱一個患有自閉癥,丈夫和公公忙于賺錢養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的重擔便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十余年來,她用孝心和母愛將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獲評2016—2017年度“翔安好媳婦”。
給婆婆和大兒子喂完飯
她才能端起自己的飯碗
“媽,吃飯了。來,張開嘴,小心燙!”昨天中午時分,記者走進蔡秋菊家中時,她正在給婆婆喂飯。她端著一碗稀飯,拌上肉松,舀一勺輕輕喂進老人嘴里。一碗稀飯喂了20分鐘左右,等婆婆吃完,蔡秋菊便轉身給13歲的大兒子喂飯。
蔡秋菊的大兒子患有腦癱,無法說話也不能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給孩子喂飯是個體力活,得用一只手按住他的額頭,防止他的頭轉來轉去,另一只手一口口給他喂飯。
給大兒子喂飯時,蔡秋菊打好一碗飯放在邊上,讓7歲的小兒子吃。等他們都吃飽,她才能坐下來端起自己的飯碗。“別人一家吃飯可能只要半個小時,我們家要花一個小時。”蔡秋菊說,這么多年來,照顧好婆婆和兩個兒子便是她的生活重心。
下午,蔡秋菊把小兒子送到馬巷一家專門為自閉癥兒童開設的培訓機構。孩子從3歲起,就一直在這里學習,堅持了幾年,進步不少,可以安靜地坐下來聽課,并按照老師的指示完成簡單的任務。蔡秋菊說,孩子能有這樣的進步,全家人都很高興,希望今年孩子能讀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