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2月16日訊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漳州市龍文區堅持“一把手”工程、“一盤棋”布局、“一體化”聯動、“一系列”探索,以“資源聚合、內容融合、隊伍整合”為方向,以更接地氣、更具活力、更有溫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打通宣傳群眾、引導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龍文區“學黨史?悟思想”百名千場巡回宣講活動走進校園。龍文區委文明辦供圖
以制度化體系聚力 實現陣地全覆蓋
整合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綜治中心等各類基層陣地資源,按照有場所、有標識、有人員、有設備、有制度、有臺賬的“六有”標準,打造“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實現場地相對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構建、資源集聚壯大,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
目前,全區已建成1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6個文明實踐所、63個社區文明實踐站、13個村文明實踐站,建成使用率達100%,實現中心與所、站上下聯動,全域覆蓋,推動文明實踐延伸到百姓日常生活中。
同時,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實踐中心的日常運營、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建設。建立完善考核機制,將文明實踐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標準和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布局,引導各級各部門富有成效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龍文區科學統籌設立街區長,設置街區工作站,組建市容提升服務隊、文明勸導服務隊、消防安全服務隊,促進街區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和常態化。
以多元化隊伍聚智實現主體全覆蓋
“七大平臺”和“1+7+N”志愿服務組織構架調動各方力量。“七大平臺”涵蓋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科普、健身體育、鄉風文明,每個平臺都有相對應的職能部門,“責任田”劃分清晰。“1+7+N”志愿服務組織構架中,區級成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下設7個志愿服務支隊,在此基礎上廣泛吸納各領域專業人才、鄉土文化人才、產業帶頭人、各級好人等,著力充實志愿者隊伍服務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群眾身邊不走的志愿服務隊伍。
截至目前,全區成立87個志愿服務站,387支志愿服務隊伍,注冊志愿者36407人,他們的身影活躍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戰疫一線,形成了“志愿服務進網格·我為創城添光彩”“家長護學”、助殘“進百家”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
同時,探索建立以精神鼓勵為主的志愿者褒獎激勵制度,堅持每年評選一批優秀志愿者和優秀志愿服務項目,不斷激發志愿者的服務熱情,增強志愿者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垃圾分類從萌娃抓起。龍文區委文明辦供圖
以分眾化活動聚心實現項目全覆蓋
深化“志愿+”模式,即志愿+黨建、+宣講、+文化、+民生、+法治、+科技,深入基層常態化開展“情暖冷冬”“青春飛揚”“感念黨恩”等一月一主題實踐活動。
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建黨100周年、“我們的節日”等,積極開展政策理論我來“宣”、鄉風文明我來“引”、先進典型我來“揚”、紅色故事我來“講”、傳統文化我來“播”、魅力龍文我來“演”等各類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上千場次,服務群眾10萬余人次。
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快速聯動,組織上萬余名志愿者赴防控一線,開展宣傳引導、物資配送、關愛幫扶、消殺值勤等志愿服務,成為城鄉基層治理的堅強力量。依托各文明實踐所站,開展“立體創城愛我龍文”“全民衛生大掃除”“垃圾分類”等活動50余場。(漳州文明網 龍文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