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立德樹人是學校使命擔當,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育應該有直達人心、引發共鳴之效,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講究方式方法,注重在講故事、抓細節、活語言上下功夫,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真理、真情、真實的精神力量。
以真實故事感染人,全面實施思政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堂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讓人回味無窮、印象深刻的一定是那些生動鮮活的故事。精彩的故事往往可以引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精神上的共鳴,能進一步增強受教育者的認同感和同理心。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要真正把黨的故事講得有味道更精彩。在百年征程中,我們黨向前邁進的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涌現出一大批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一大批矢志進取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進入新時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在從黨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深入挖掘素材的同時,也要注重從身邊人和身邊事入手,從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中闡述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脫貧攻堅、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抗擊疫情等生動實踐中講述我們黨對初心使命的堅守,把黨的故事講得更實、講得更透、講得更好,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有效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生活細節感動人,不斷增強思政課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有道說“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用真實、獨特的細節感動受教育者。根據不同教育者,不斷提高觀察和判斷事物的能力與水平,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鑒別,既能見人之所見,又能見人所未見,在抓細節中抓住解決思想問題的關鍵。通過把脈受教育者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就能在滿足受教育者的個性化需求中,讓思想政治教育受歡迎易接受,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
以生動語言鼓舞人,更加注重思政課教育的通俗化和大眾化。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門科學,而語言是思政課的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講究語言藝術,聽者就可能無動于衷,在教育實踐中,教育者只有注重語言的通俗化和大眾化,讓語言“活起來”、接地氣,才能更容易為受教育者所理解。做到言之有“魂”、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樸素中蘊含著大智慧,通俗中揭示大道理,趣味中給人以思考,實現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效果,讓思政課滋潤人心引發共鳴。(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