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中國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德是人之靈魂,是民族之精神,是社會之規矩。德在古代文獻中也與“得”相通,表示得到的意識。“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賢明之士。在中國自古就有重德的優良傳統,認為“德”是涵養萬物的承載,出現厚德載物的成語。德對于社會、個人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被人們稱之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才能書寫人生精彩答卷。
書寫人生精彩答卷,就要明大德,涵養對黨忠誠的政治品德。明大德的核心,就是對黨忠誠之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對于共產黨人來講,忠誠于黨的信仰、忠誠黨的組織、忠誠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就是大德,體現在鑄牢理想信念,體現在堅決聽黨的話,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勇立潮頭,自信昂揚地踏上新征程,要以實際行動明大德,在立德固本上下功夫,通過學習黨的百年歷史汲取精神之力,補足精神之鈣,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樹牢初心如磐的信仰信念,不斷涵養大德、砥礪初心,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主動肩負起新時代使命與擔當。
書寫人生精彩答卷,就要守公德,涵養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懷。守公德的核心,就是牢固樹立服務人民之德。要涵養道德情操,以良好形象引領社會道德風尚,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守公德就要不斷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懷,要撲下身子、下沉一線,堅持從實際出發,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奮斗目標。
書寫人生精彩答卷,就要嚴私德,涵養嚴于律己的道德品格。嚴私德的核心,就是恪守清正廉潔之德。要增強慎獨慎微、嚴以修身的道德定力,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風,珍重自己的名節、聲譽和形象,追求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在復雜多變的現實社會中立場堅定、潔身自好,時刻從小事著手,見微知著,耐得住清貧寂寞,經得起錢色誘惑,老老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干事,在深化改革的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書寫新時代人生答卷。(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