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花燈省級非遺傳承人陳曉萍制作花燈。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攝
文明風2月14日訊 剪彩色皺紙、仔細比對、用漿糊黏住……臨近元宵佳節,在泉州市區西街爐下埕巷子深處,國家級非遺項目“泉州花燈”省級傳承人陳曉萍的花燈傳習所里,陳曉萍正在制作手中的龍頭花燈。與往年相比,今年他制作的花燈更具“古早味”。
原來,受疫情影響,各地不舉辦大型燈展,花燈訂單量有所減少,所以陳曉萍有更多時間研究“泉州花燈”的傳統制作工藝。“傳統的花燈采用的是‘竹扎紙糊’這一技藝,今年我希望能通過這種技藝,做出最原汁原味的泉州花燈。”陳曉萍告訴記者,除了回憶以前小時候賞玩過的花燈外,他也找尋古早花燈圖片進行學習還原。
在陳曉萍的花燈傳習所里,記者看到房間里擺滿了他今年的得意之作,不僅有寓意吉祥的公雞燈、蓮花燈,還有不少以“老虎”為原型創作的花燈。其中一盞名為“如虎添‘億’”的花燈更是表達出作為花燈制作人的新春祝愿。
這盞“如虎添‘億’”為傳統的手拉花燈,只見這只小老虎通體為橙色,眼耳口鼻都可活動,動起來有點憨憨的感覺,甚是可愛。舌頭貼有“金幣”,意味招財進寶;背部兩側插有向翅膀的小旗幟,上面寫有“福”字,意為福氣到;內部則采用明火為發光源,寓意興旺紅火。
“雖然沒有大型燈展,這些傳統花燈我也會在外出講課、參展時帶出去。”陳曉萍說道,除了這些小型的花燈外,今年他還制作三盞大型觀賞燈,其中兩盞為宮燈、一盞為麒麟燈,接下去將會放在泉州非遺館展出。(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陳曉萍制作的花燈,左為“如虎添‘億’”花燈。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攝
陳曉萍制作的兩盞大型觀賞燈。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攝
陳曉萍制作的小型花燈。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