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29日訊 貼上新春對聯,掛上大紅燈籠,虎年春節近在咫尺,大街小巷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卸下一年的辛苦和疲憊,捎上新年的期盼和祝福,滿心歡喜迎接新春到來。大家的年貨備得如何?在嵐過年有什么年俗?會以何種方式迎接新年?今天,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感受嵐島氤氳的年味。
平潭街頭春節氛圍濃厚。平潭文明網供圖
霓虹燈亮 扮靚回家路
“平潭浪涌千帆競,奮斗擔當再出發”“張燈結彩迎新年,同心協力譜新篇”……在平潭海峽二橋二線通道到漁平互通的道路兩邊,立著新制的標語,沿途的樹木,也都披上燈衣,掛上紅色燈籠,溫馨喜慶。
市民俞先生28日自福州自駕回嵐,沿途的彩燈讓他覺得舒心。“一進島就能感受到春節的氣氛,年味濃了,回家的路更暖了。”俞先生說。
據了解,蘇平片區春節氛圍營造亮化工程主要分布在京臺高速平潭段、蘇平路以及蘇平片區管理局辦公場所周邊。蘇平片區管理局黨群工作處副處長何亮亮說:“春節期間返鄉的旅客越來越多,我們通過亮燈工程展現返鄉群眾和我們平潭的新形象,讓越來越多的游客感受到平潭的溫暖。”
小客人挑中了心儀的發糕。平潭文明網供圖
年關將近 “嵐味”飄香
“你定多少塊發糕,20塊對吧,農歷廿七來拿嗎,沒問題!”放下電話,發糕店老板王雪蓮又在自己的“備貨清單”上記了一筆。連日來,東澳的這家發糕老店一直忙著制作發糕,王雪蓮告訴記者,隨著春節臨近,顧客的訂貨量與日俱增,“有的來店里,有的打電話,有的是通過微信,都快忙不過來了。”
除了發糕,八寶飯、天長地久等食品也是平潭市民的“過年必備”。魏炎華的攤位主營“天長地久”,這段時間生意忙,為抓緊制作,更是“全家總動員”。揉面,揪團,再將小面團揉搓成餅皮,包入由白糖、花生碎、黑白芝麻混合而成的餡料,對折收口,再仔細封邊捏成餃子的形狀,入油鍋炸制片刻撈出,金黃酥脆又香甜可口的“天長地久”就制作完成。
此外,金燦燦的的寸棗和酥脆可口的可可酥都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這些獨特而傳統年味寄托著深深淺淺的家鄉情懷,引得許多海島兒女在過年期間都不忘來上一份。“置辦年貨,我就是從這些平潭傳統美食開始,少了這些美味,可不就少了年味。”市民張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