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27日訊 作為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新晉世遺之城,泉州這座寶藏城市就像一塊璞玉,越品越有味。近年來,泉州獨特魅力不斷被挖掘,中心城區涌現出一個又一個網紅打卡點:開元寺紅墻、西街網紅天臺、甲第門報紙隧道、小西埕網紅墻、泉山門、中山路大上海、泉州1915藝術空間、水門巷“世遺守護犬”、泉州市圖書館、領SHOW天地、源和1916創意園、蟳埔蠔殼厝……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不妨趁新春就近走走,跟隨記者的推薦,開啟泉州網紅“福”地打卡之旅吧!
★開元寺紅墻
作為泉州文化地標,開元寺稱得上大網紅。除了東西塔,最近寺內這堵墻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網紅墻”位于大雄寶殿的另一側,其實是一面大約十米的紅墻。因為紅墻頗似故宮朱紅色宮墻,很適合游客拍照,故贏得大量游客青睞,尤其是小姐姐們特別喜歡來此拍抖音。另外,若想拍好東西雙塔,除借用附近高處的民宅,可以到網紅墻的小廣場拍照。
★西街網紅天臺
西街網紅天臺位于西街游客中心(西街219-223號)樓上,是個開闊的觀景天臺,紅磚古厝、近在咫尺的東西塔、盤旋的樓梯井,都是拍照打卡的好選擇。在這里,看夕陽落日、發呆品茶、近距離賞雙塔,都是不錯的選擇。出發前,請注意開放時間為每天10:00-18:00。
★小西埕“網紅墻”
因著土墻上的這句“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西街裴巷里的小西埕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墻”,拍照的人絡繹不絕,游人至此總要拍張照留作紀念。
(莊麗祥/攝)
★泉山門
始建于唐朝的泉山門,曾是唐代泉州子城的北城門,也是泉州的第三座復古城門。自2020年9月亮燈起,這里成了不少市民喜愛的打卡地。青磚灰瓦,唐風古韻,城樓三開間,宏偉壯觀,在泉州城門中獨樹一幟,另外一樓及二樓還常設展覽。
★山線綠道
紅色的自行車道、灰色的步行道、透明的玻璃棧道,一步一美景,構成了泉州的山線綠道。在這里,倚欄而立,輕扶帽檐,隨便一拍,都是文藝美照。
★泉州市圖書館
位于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的泉州市圖書館,有顏值、有童趣、有古香、有科技,這里的階梯形空中花園、星空圖書館是頗有名氣的網紅打卡點。
★中山路大上海理發廳
市區中山路“大上海理發廳”修繕提升后,成為一個集老式理發、復古舊物、美陳空間于一體的生活美學復合空間,這里藏著老泉州人無數的回憶。
★蟳埔蠔殼厝
走進豐澤區東海街道蟳埔社區,兩邊錯落分布著古老的蠔殼厝,大面積的灰白色蠔殼與花白色花崗石、紅色磚構成一幅幅色彩明艷、富有美感的圖案。2021年,浙江衛視《美好的星城》、江蘇衛視《百姓的味道》等節目組的到訪,讓漁村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
★甲第門報紙隧道
位于市區新華北路65號甲第門文創園內的甲第門報紙隧道,長約50米,隧道兩邊和頂端貼滿了舊報紙,報紙以外文報為主。電影感十足的復古風報紙墻,配合昏黃的燈光,讓隧道自帶迷離氣息。人往前一站,不用“凹”造型,隨手一拍就是大片風!這里免門票哦。
★花巷天主教堂
位于花巷許厝埕中段的泉州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風格和通體粉色的外墻,分分鐘滿足粉色少女心,是很多美女青睞的打卡景點。
★水門巷 “世遺守護犬”
最近,市區水門巷的兩只小狗頻頻刷屏朋友圈。這兩只網紅狗在水門巷泉州市舶司遺址前的一座老房內,隔著“鵲鳥橋”下的流水,只要有人來,它們就會探出腦袋瞧一瞧。由于看守的是遺產點泉州市舶司遺址,網友稱之為“泉州世遺守護犬”。它們固然可愛,但我們更希望你去市舶司遺址感受一番海絲榮光。(東南早報記者 張素萍 王柏峰 吳嘉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