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每年春節前后,黨和政府把溫暖送到基層農村,把健康送給農民,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的惠民為民利民活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各地通過“三下鄉”活動不僅極大地豐富基層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村健康水平,而且助力鄉村振興,密切黨與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新時代“三下鄉”活動,要因勢利導,突出特色,結合文明實踐活動,讓志愿服務更加精準到位,讓“三下鄉”深度融入百姓生產生活。
結合基層工作實際,深度融合當地生產生活。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村在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面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三下鄉”活動只有貼近農村實際,才能獲得農民群眾認可。一方面應結合當前農村實際情況,切實解決農民群眾的實際困難,通過舉辦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三下鄉”活動,將鄉土文化、民俗風俗與“三下鄉”活動有機深度融合,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適合地域特色和當地實際情況的文化、科技、衛生服務,推動“三下鄉”活動向更加廣闊的領域延伸。另一方面應結合耕讀文化、鄉賢文化、民俗文化,拓展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和生活健康促進行動等,既文化科技衛生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還為農村群眾培養科技致富能手、發展壯大文化隊伍、培養基層衛生管理人才,切實把服務送到群眾的心坎上,大力宣傳疫情防控的常識要點、普及衛生知識,整治環境衛生,共同筑起鄉村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運用文明實踐中心,大力營造鄉風文明氛圍。要把“三下鄉”活動送到田間地頭、鄉鎮集市、農戶家中。一方面送理論下鄉,激發群眾奮進新時代思想動力。突出在力量上加強,把過去單純的“送”變為現在的“種”,在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家門口時,更注重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傳到鄉村,向農民群眾講明白、講透徹,使之家喻戶曉。另一方面送文明下鄉,營造良好鄉村文明氛圍。突出在形式上創新,由過去的“照單上菜”為現在的“點單上菜”,在對接農民需求基礎上,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三下鄉”活動緊密銜接,聚力鄉風文明,實現農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
貼近基層百姓生活,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要尊重群眾的意愿和訴求,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緊密聯系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有效開展“三下鄉”活動,一方面,把技術教在田間地頭,著力解決農業生產發展的實際問題,培訓農民技能,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將農業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產,為村民送技能;另一方面,進行大量的義診活動,為鄉村醫療站點送去醫療設備、藥品,為貧困群眾清理環境衛生,為貧困戶、五保戶和殘疾人、老年人送去健康義診、健康知識講座和科學健身指導,搭建起服務群眾的橋梁,把“三下鄉”活動與農民群眾的日常生產和生活相聯結,并融為一體,重視解決農村困難人群、留守老人和兒童等特殊群體遇到的困難,為貧困群眾雪中送炭,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真正讓群眾暖心又開心。(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