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對于個人而言,是賴以維持生命的物質必需品;對于國家而言,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節約糧食不僅是一個物質層面的行為,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導引。糧食這個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容不得半點浪費,節約糧食應該成為每個人腦子里時時繃緊的弦。
時刻繃緊節約糧食這根弦,就要在思想行動上形成社會共識。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全社會大興勤儉節約之風,需要我們每個人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付諸實踐、見諸行動,讓節儉節約成為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習慣和修養,轉變觀念,從“要我節約”到“我要節約”,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只有凝聚起節糧減損的社會共識,讓節約糧食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方能創造出更多“無形良田”。要深入推進“節約一粒糧行動”“健康膳食行動”,積極營造愛糧節糧的輿論環境,大力弘揚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的社會風尚。
時刻繃緊節約糧食這根弦,就要在合理膳食上形成自覺習慣?!傲晳T之初如蛛絲,習慣之成如繩索”。節約糧食要從每個市民自身做起,避免浪費,有“剛剛好”意識,在餐廳用餐時點菜應適量,不鋪張浪費;外賣商戶應多些精準供應,備好小份菜。添加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制,合理膳食、葷素搭配、營養平衡,使健康科學的生活理念融入生活。以家庭、學校等為單位,普及推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從我做起、從日常做起、從點滴做起。
時刻繃緊節約糧食這根弦,就要在就餐方式上形成健康飲食。健康身軀離不開健康飲食,“吃得對、吃得好、吃得健康”理應是高品質生活關注的重點,做好飲食衛生和健康管理,應當成為每個公民的人生必修課,真正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每一餐健康的就餐方式做起。我們應樹立敬畏食物、珍惜食物、感恩食物的理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將飲食納入法治軌道,將持續開展的“光盤行動”制度化、常態化,織牢不能浪費的制度籠子,倡導科學文明的飲食習慣,珍惜每一粒稻谷、每一株麥穗,不辜負大自然的鐘靈毓秀、不忘卻修身養德的綿延文明。(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