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劇誦經典。圖為演出圖片。南靖縣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月13日訊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龍山中心小學植根中華優秀傳統詩詞文化的深厚土壤,結合本地薌劇特色,獨創“薌劇唱腔古詩詞”,大力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展現龍山少年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非遺文化的文明校園新風采。
薌劇,由臺灣歌仔戲和閩南改良戲發展而來,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長演不衰,是全國360多個地方戲中唯一橫跨海峽兩岸,為兩岸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歌仔戲(薌?。﹤髁朁c,該校立足校情,充分挖掘“薌劇”這一項非遺文化資源,開發了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并編寫校本教材——《薌劇唱腔古詩詞》。把古詩詞編成薌劇唱腔,讓全校師生傳唱。
師生們唱大漠孤煙,也唱江南煙雨,唱思鄉愁緒,也唱人生之喜……傳統文化的魅力、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交織在一起,賦予了薌劇新的時代氣息。用薌劇獨特的唱腔把一首首耳熟能詳的詩詞唱出新韻味,既加強了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又弘揚、傳承了閩南文化,將非遺文化引進課堂,讓非遺傳承找到了新的著力點。
“在尊重學生天性的前提下,針對薌劇這一非遺文化的特點,運用現代教育理念,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樂趣?!毙iL劉建川說道。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該校采取“課堂+社團”的教學模式,將非遺文化傳承引進課堂,把薌劇唱腔古詩詞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每周用規定的時間去實施,利用鄉村少年宮活動,成立“薌劇唱腔社團”,并組建一支學生民樂伴奏隊,讓學生在聽、講、唱古詩詞的過程中,傳承薌劇唱腔技能,陶冶情操,充分保證了這一課程在校園落地生根?,F在,“薌劇唱腔古詩詞”已成為龍山中心中小學一張靚麗的名片。
中華經典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這一元素的加入,讓薌劇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發掘、傳承、創新薌劇文化,既能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也有助于其培養良好的藝術修養,對于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有著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該校立志不忘初心,繼續在非遺傳承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努力凝聚力量、創新方法、發揮優勢,拓展薌劇文化進校園的廣度和深度,把非遺帶進課堂,讓龍山少年們在非遺文化的滋養下茁壯成長。(南靖縣委文明辦 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