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寧德市持續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迸發,文藝事業日益繁榮,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藝術精品創作成果豐碩,閩東文化“菜品”越來越豐富,藝術“大餐”色香味越來越濃厚,“閩東之光”傳播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強。
五年來,寧德上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大力推動實施傳播“閩東之光”工程,開展重點文藝創作,在攀登文藝高峰上實現新提升。
12月23日晚,講述下黨鄉親在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奮力擺脫貧困的歌劇《鸞峰橋》在福建大劇院首演。作為第八屆福建藝術節專業藝術活動——第五屆全省音樂舞蹈雜技曲藝優秀劇(節)目展演劇目之一,該劇目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充分展示脫貧攻堅成果和文化藝術創作成果。
歌劇《鸞峰橋》在福建大劇院首演
培根鑄魂
展現文化發展新氣象
12月18日,首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暨新時代海洋詩歌論壇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宣布首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暨新時代海洋詩歌論壇將于明年春夏之際在霞浦舉行。
漫長海岸線,為何唯獨青睞霞浦?霞浦因海而生、向海而興,集山、海、川、島為一體,孕育出燦爛的海洋文明,以海之滋養哺育霞浦兒女,以海之遼闊給予詩人靈感的迸發。以霞浦籍詩人湯養宗、葉玉琳、謝宜興、劉偉雄等為代表的“閩東詩群”逐漸發展壯大,其中詩人湯養宗42年筆耕不輟,憑借詩集《去人間》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也是魯迅文學獎1997年設立以來,福建詩人獲得的第一個獎項。
做強做大“閩東詩群”是寧德大力弘揚“閩東之光”的生動寫照。五年來,寧德上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大力推動實施傳播“閩東之光”工程,開展重點文藝創作,在攀登文藝高峰上實現新提升。
2020年8月2日至1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深入寧德開展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心連心”首場慰問演出活動,演出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為主題,用心、用情、用力捕捉脫貧攻堅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用豐富多彩的節目形式展現寧德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的跨越式發展成果,進一步鼓舞人心、凝聚共識、提振士氣。
在福建省第九屆百花文藝獎評選中,寧德共八件作品入選。其中組詩《寧德故事》獲一等獎,長篇傳記文學《尋劍——無名英雄蔡威傳奇》和攝影《俯瞰人間的調色盤》獲二等獎。舞劇《山哈魂》獲福建省第八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畬族歌舞《畬族婚典》獻演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文藝晚會,大型原創畬族音樂劇《畬嫂》代表福建省參加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演出并榮獲“優秀劇目獎”,大型交響音樂會《山海的交響》亮相國家大劇院。
一場場演出,一份份榮譽,飽含著文藝工作者辛勤的付出和源源不斷的創作,承載著“將閩東之光傳播開去”的使命與擔當,也鼓舞著閩東兒女以文立心、以文鑄魂,展示新時代新氣象。
電影《相見在鸞峰橋》,系列書籍《寧德文叢》《山海閩東》,電視連續劇《山哈鬧海》《連家船民的美好生活》,歌劇《鸞峰橋》,歌曲《山與海的交響》《日出三都澳》……一部部文藝精品深度還原了寧德擺脫貧困奮斗歷程,展現扶貧寧德樣本,展示閩東人民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
守正創新
實現文化服務新作為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寧德推出歌曲《愛的力量》《永恒的家園》、舞蹈視頻《愿春早來》,其中歌曲《永恒的家園》入選全國優秀戰疫公益歌曲展播。湯養宗的抗疫詩歌《武漢!武漢!》入選首批福建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文藝作品。
建黨百年,寧德制作播出電視紀錄片《家在東僑》《千年臨水情》,協助完成電視劇《山哈鬧海》、電影《金玉滿塘》、網絡劇《我和我的少年時光》拍攝,啟動蔡威電視劇《激戰蒼穹》等作品創作,《石頭開花》之《三月三》在六大衛視三大網絡平臺同步播出。
由市委宣傳部牽頭,聯合制作的廣播劇《阿美書記》在央廣等媒體播出。寧德人民廣播電臺原創微廣播劇《有一種美麗叫“麗美”》,以文藝形式加大對“時代楷模”孫麗美的宣傳。光明日報刊發的報告文學《生之光華 逝之絢爛——追記福建霞浦縣古縣村黨支部書記孫麗美》,剛發布的書籍《時代楷模孫麗美》,著名作曲家章紹同作曲的歌曲《麗美如花》《主心骨》……都一一詮釋了時代楷模孫麗美堅定的理想信念,弘揚了偉大的建黨精神。
文藝承擔著成風化人的職責,立德先樹人,自覺后覺他。全市充分發掘人才和示范點,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創建全市首個文藝交流基地,開展培訓講座、分享會近200場,發掘培養文藝人才。連續7年開展全市文藝創作扶持作品征集評選活動,扶持文藝作品188件,文藝新人36人。深入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十百千萬”工程,累計創建鄉村文化示范村85個,培育鄉村文化隊伍1081支、鄉村文化骨干7741名。
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推動“大學習”“大宣傳”“大服務”融合發展,實現1+1+1>3的效果。寧德以創新“文化惠民”工作機制體制為突破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等重大主題宣傳融入文藝演出活動中,常態化開展百場“閩東之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帶動全市開展千場文化惠民演出。開展農村(社區)“一月一放映”活動,每年放映農村電影近2.6萬場次、觀看人數近130萬人次。策劃舉辦音樂、攝影、書畫、民間藝術等展覽50多場次,舉辦短視頻大賽、游園、文藝采風創作等重大文藝活動40多場次,組建300余支文藝小分隊赴基層開展文藝下基層惠民志愿服務,惠及群眾5萬余人次,獲得群眾一致好評。
“閩東之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 鄭雨桐 攝
此外,完成圖書館、文化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工作,全市縣級及以上圖書館、文化館全部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標準,建成縣級文化館分館37個、圖書館分館3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實現全覆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四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一個布局合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兼容并蓄
煥發文化產業新面貌
迎著第一縷晨光,眾多攝影愛好者來到霞浦海岸,用相機定格日出瞬間。逶迤的海岸線和獨具特色的灘涂美景每年都吸引眾多游客前往觀賞和拍攝,隨之而來的便是民宿的興起。洋溢著“愛情海”般浪漫的“壹棲壹宿”,寓意要把曾經丟失的庸碌時間拾撿回來的“拾間海”……霞浦開啟了“攝影+民宿”的新氣象。
而依托深厚文化底蘊的屏南,近年來也以“古村落+文創”跨時代碰撞的模式被喚醒,從曾經的凋零與孤寂到如今處處充滿生機,屏南用藝術喚醒鄉土、以文創激活古村,打造了前汾溪、龍潭、廈地等一批不同形態和特質的文創基地,呈現“人來、村活、業興、文盛”之勢,“文創屏南”品牌愈來愈響亮。
五年來,寧德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子,培育形成的屏南“古村落+文創”、福安“數字+文創”、福鼎“白茶+文化”、霞浦“攝影+民宿”等產業發展新模式,成為鄉村振興新樣本。
如今到福鼎,游客不再局限于觀賞山海川島的旖旎風光,也會相約到集白茶種植、生產、營銷、文化、旅游、收藏于一體的白茶莊園走一走,感受白茶文化,品味歲月綿長。新興產業正在崛起,釋放出新的發展動能。
近年來,寧德出臺文化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成立寧德市文創協會,完善產業服務和管理體系、優化產業結構、建立文創人才支撐及產業信息共享,搭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還召開寧德市文化產業現場會、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進一步凝聚各地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同識。
12月8日,寧德首屆動漫游戲周啟動,全方位營造閩東動漫產業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打造寧德動漫產業群,推進寧德新興文化產業業態發展。
東僑IP動漫主題公園
這是寧德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信號,也是近年來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趨好的象征。短視頻產業發展勢頭喜人,網絡文學作家人才凸顯,眾多外地劇組到寧德落戶取景……文化產業不斷注入活水。
寧德動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當年即納稅1500萬元,今年企業納稅將突破3000萬元。福建省伍喵視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常年居快手MCN排名前十,粉絲總量破兩億,都是寧德文化產業強勁的后備力量。
下階段,寧德將持續按照“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大文藝作品創作力度,加強文藝隊伍建設,創新開展“閩東之光·文化惠民”活動,在全市開展千場文化惠民演出。加大文化產業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競爭力,持續舉辦文化產業活動,“以會促產、以節促產”,積極推進現有新興文化企業間開展合作,打造文化產業生態圈。(閩東日報 記者 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