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31日訊 綠樹白墻,碧水輝映,臘月時節的青山村依舊青山環抱、萬象臻榮。果樹建村邊,小道繞碧湖,村居齊坐落,樹下傳笑聲……移風易俗文化墻引人注目,現代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曾經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處處散發出文明的氣息,引領著周邊村落共同奏響鄉村振興“文明曲”。
據了解,今年來,詔安縣西潭鎮堅持把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與鄉風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在“帶、引、治、領、育”上下功夫,持續深化“六大行動”,著力破除規陋習,強化宣傳教育,加大環境整治,多形式創新工作方法,全方位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多點開花,齊頭并進,力促文明鄉風吹入千家萬戶。
黨建帶,“帶”出鄉風文明新機制
西潭鎮黨委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依托“黨建+移風易俗”的工作模式,黨委書記親自抓部署落實,年初召開部署工作會,根據《關于印發<2021年詔安縣移風易俗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西潭實際,部署2021年移風易俗工作,細化分工,將責任落實到人。堅持鎮抓村干部,村干部抓紅白理事會,鎮紀委、民政部門定期督導,對各村階段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及時調度和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組織鎮村全體黨員干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帶頭自上而下踐行移風易俗新風尚,嚴格落實“雙報備”制度,引導親屬、朋友和周圍群眾堅決抵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
宣傳引,“引”出鄉風文明新共識
以東湖孝廉文化基地、山河村孝廉文化基地、許曉賓烈士德育室為依托,打造“體驗式”課堂,引導各村村主干及群眾實地參觀學習,傳播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風和孝老愛親的文明家風。抓好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文明、奉獻、有愛的服務精神。同時,搶抓春節、清明、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強化疫情防控和移風易俗工作兩手抓,組織志愿者開展文明勸導、文明祭掃、防疫政策宣傳,引導村民“紅事緩辦,白事簡辦,神事不辦”,擯除陳規陋習,讓新時代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今年共組織宣傳活動55次,發放《“推進移風易俗 做好疫情防控”倡議書》《關于2021年清明節祭掃活動的通告》《關于勤儉節約過好民俗節日的倡議書》等宣傳材料3.5萬余份、新增宣傳展板9塊,羅馬旗92面。
環境治,“治”出鄉風文明新風貌
創新環境市場化管理機制,投資1284萬元引入第三方保潔服務,構建全鎮域清掃保潔、垃圾收集清運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常態化環境治理新格局,實現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全覆蓋。制定“一村一整治”方案,為各村“量體裁衣”,實施“地毯式”環境排查整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將衛生死角和盲區“一網打盡”。聚焦環境污染源治理和頂風違建排查整治,成立牛蛙整治和頂風違建攻堅隊伍,對轄區內“四場”“四亂”“兩違”敢于亮劍、鐵腕整治、強力拆除。今年來,共整治違規養殖牛蛙93場,整治面積110余畝;拆除違建26宗,建筑面積53580多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務數119%。
典型領,“領”出鄉風文明新氣象
今年來,西潭鎮聚焦鄉風文明,在全鎮各村開展文明家庭申報、“美麗庭院”評選活動,把家庭和諧家風美和文明生活理念作為評比的重要標準,促進文明理念、文明風尚和文明習慣融入廣大村民的實踐中,進而轉化為個人精神修養,形成行為自覺。與此同時,加大突出“美麗庭院”和文明家庭“以戶帶面、以面帶片”的示范作用,帶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以“小家美”促進“鄉村美”,讓文明鄉風潛移默化地吹進百姓的心中。今年共推薦縣級“美麗庭院”15戶、市級“美麗庭院”12戶,省級“美麗庭院”5戶。以創建鄉村振興星級示范村為契機,發揮村黨支部主導和人民群眾主體性作用,全面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動鄉村治理走向精細化、規范化,實現鄉風文明建設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
活動育,“育”出鄉風文明新風氣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完善7大志愿服務平臺,充實8+N支志愿服務隊,全鎮志愿者注冊人數1500余人。通過承辦2021年詔安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啟動儀式,以現場咨詢、掛圖展示、材料發送、義診等方式,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移風易俗、黨史知識、交通安全知識、疫情防控知識等25個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為群眾送去各項惠民政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扎實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法律服務、疫情防控等宣傳活動和志愿活動,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詔安縣委文明辦 詔安縣西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