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央網信辦在京組織召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推選活動總結交流視頻會,會議通報表揚了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中央和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在會上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是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凈化網絡生態、構建清朗空間,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發展網信事業的必然要求,切實增強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讓政務賬號成為密切黨群關系的橋梁紐帶、回應群眾關切的重要載體和服務改善民生的動力引擎。(12月30日《光明日報》)
互聯網時代,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從中央網信辦通報表揚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到國務院開通“互聯網+督查”平臺征集問題線索;從“十四五”規劃編制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建議,再到各級黨政機關紛紛“上線”聽民聲……由此可見,網絡問政平臺已經成為“傾聽民意、征集意見”的重要渠道,“網上群眾路線”也成了“服務群眾、社會治理”的新抓手。
群眾工作無小事,網絡民意是大事。領導干部要增強運用網絡媒體感知社會態勢的能力。主動接觸網絡媒體、參與網絡媒體信息交流互動,明晰輿情監測的相關方法與輿情參數反映出的社情民意,通過構建線上交流機制,開展與群眾的互動交流,理解把握他們心中所想、情緒態度等,并由此感知社會勢態。
要增強運用網絡媒體與群眾溝通的能力。領導干部不僅要經常下基層與百姓“面對面”,更要放下身段、主動走進網絡,敢于“面對面”地與網民交朋友,“鍵對鍵”地平等對話,切實開啟“直通車”、搭起“連心橋”,打通民意民聲上傳的通道,真正把網民的民意和智慧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施政的源泉,與人民群眾攜手編織網上群眾路線。
要增強運用網絡媒體輔助決策和開展政務活動的能力。持續提高應用網絡媒體進行輔助決策的能力,善于運用網絡媒體產生的數據為決策提供輔助支持,同時強化運用網絡媒體開展政務活動的才能,如通過互聯網開展各種征求意見活動,及時采納網民“金點點”,回應網民關切,網上答疑釋惑等,嘗試提供“推送”式政府服務,不斷延伸網上群眾工作觸角。
有網絡的地方就有群眾,有群眾的地方就有民意。作為領導干部,一方面要動腦防“麻木”,主動轉變工作理念、調整工作方式,把“懂網”作為一門必修課,把“用網”作為一項基本功,把“上網”作為一種日常餐,不斷強化自身信息化素養,切實提升個人針對各類網絡平臺的使用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動手抗“麻木”,要學會既能“用腳下基層”又會“上網察民情”,經常上門戶和屬地的網站看看、上相關的貼吧和論壇轉轉、上個人與單位的微博微信瞧瞧,只有多了解群眾想法,多聽取百姓呼聲,適度回應網民關切,適時進行互動發聲,才能以觀念的更新積極融入信息潮流,也才能走深走實網上群眾路線,共筑網上網下“同心圓”。(安溪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