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雖然只有簡單四個字,但要做好這項工作卻不是簡單的事情。從前端分類,到中后段處理;從分類設施投入,到分類知識宣傳教育。垃圾分類可謂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都要實現無縫對接,才能把垃圾分類好事做好。任何一個分類環節發生斷檔,都會影響下一個環節,下一個環節又會影響下一個環節,引發連鎖反應。
比如,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是垃圾分類環節之一。這一環節不可或缺,如果做不好會對整個垃圾分類造成影響。居民用心把垃圾分類投放了,運輸垃圾時不進行分類,直接“一鍋端”裝車,前端的分類投放工作全部白費功夫。由此不但造成浪費,而且會嚴重消解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積極性。
順利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強制垃圾分類投放只是第一步,中后端銜接不好,不分類運輸、處理,仍然前功盡棄。而要做好垃圾分類各環節銜接工作,除了加大垃圾分類設施、設備等硬件投入,也應重視宣傳、教育、引導、監督等軟件上的投入。比如,雖然大家都在討論垃圾分類,但并非人人懂得怎樣進行垃圾分類。特別是一些獨居的老人,缺乏垃圾分類意識,需要有人“面對面”進行指導。誰來指導?招募指導居民垃圾分類的志愿者,對志愿者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和實操培訓,由志愿者到小區指導居民垃圾分類。招募指導居民垃圾分類志愿者,應盡量遵循就近原則。本小區、單位的指導垃圾分類志愿者,就在小區、單位,或者本區域招募。這樣便于志愿者開展工作,使這項志愿工作保持長期性、連續性。
按說,將垃圾分類放進垃圾桶并不難,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是,在現實中推進這項工作卻非常難,難就難在改變人們長期養成垃圾不分類的習慣。只要能把人們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轉變為自覺垃圾分類的習慣,垃圾分類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正因如此,在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中,要在改變人們隨手亂扔垃圾習慣上精準發力,多想辦法,狠下功夫。對垃圾分類進行獎勵就是一個簡單有效之法,通過實打實獎勵舉措,激發人們垃圾分類熱情,調動大家垃圾分類積極性,進而改變垃圾不分類習慣,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在物質獎勵上,還可以通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可兌換積分獎勵。政府對市民家庭購買垃圾分類設備給予一定補貼,也是一種物質獎勵,由此激勵大家進行垃圾分類。只要人們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改變了,垃圾分類就能順利推進。
推進垃圾分類唯有行動見成效,沒有行動等于零。不管是垃圾分類,還是垃圾回收處理,或是其他垃圾處理環節,如果不拿出決心和行動,堅持不懈地推進工作,就難以取得實效。垃圾分類事關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城市的長遠發展。垃圾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無論是對于人們的生活,還是對自然環境都貽害無窮。這種危害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每個人都能直觀感受到的現實。正因如此,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視,落實責任,更需要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民行動、全員盡責,形成全社會同頻共振的合力,不讓垃圾分類每一個環節“掉鏈子”,才能推進整個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進行。(莆田文明網 孫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