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億萬民眾共同精神家園,網絡空間風清氣正、生態良好,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構建符合人民利益的網絡良好生態,是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時代課題。面對新形勢,實現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的文明環境,就要凝聚價值共識,培植網絡文化,踐行崇德向善,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空間。
凝聚價值共識,強化網絡空間思想引領力。全媒體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多元文化發展新載體。面對海量信息和各種社會思潮的網絡沖擊,要堅定政治立場,堅守道德底線,凝聚共識,統一思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人民立場,引領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在網絡空間多元文化中,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體系,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形成文明和諧網絡良好氛圍。
培植網絡文化,擴大網絡空間正面輻射力。充分發揮文化在網絡空間中的自治功能,以其特有的柔韌性、包容性和滲透性,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在網絡中得到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一方面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文化輸出方式,建立智能化、數字化平臺,傳播黨史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積極推進網絡公益項目,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另一方面發揮科技賦能優勢,引導發展健康文明的文化產業,通過優秀影視創作、網絡文學等多種形式,擴展文化交流,增強理想信念,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用優秀的文藝作品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踐行崇德向善,構建網絡空間文明推動力。結合文明創建活動,通過文明實踐中心,教育網民遵守道德公約,提升自身素養,增強對網絡不良信息的辨識力,自覺遠離不良信息內容,抵制網絡失德失范行為,主動承擔網絡信息發布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一方面規范網絡文明用語,防止泛娛樂化文字表達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形成負面制約,以文明互動引導用語表達,發揮在網絡群體中的帶動力和感染力,共同構筑彰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氣質的網絡生態。另一方面優化網絡文明環境,明確網絡空間各主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要在制度上建立德法協同治理機制,引導網上正能量傳播,形成崇德向善的網絡良好氛圍,共同風清氣正網絡空間。(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