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6日訊(通訊員 賴國彬 林素清)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近年來,為寫好鄉村治理這篇“大文章”,德化縣湯頭鄉因地制宜,以“搭平臺、建隊伍、重實踐”為抓手,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探索“志愿服務積分制”鄉村治理新模式。
2021年7月19日,在湯頭鄉湯頭村開展“愛心廚房” 真情關愛留守老人活動。德化縣委文明辦供圖
一、政府“搭臺”,“出新”更“走心”
為激活鄉村善治“一池春水”,打造鄉村文明實踐新樣本,湯頭鄉結合鄉情村情實際,按照“十有”標準,充分盤活現有資源,整合農家書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場所,投入50余萬元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陣地建設,落實人員管理、制度上墻、軟硬件設備設施配備,初步實現文明實踐全域覆蓋,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實踐站7個。
鄉村治理,志愿先行。為確保文明實踐站真正探出鄉村治理新“路子”,湯頭鄉組建5支鄉志愿服務隊、16支村級志愿服務隊,隊伍規模從原本的30余人擴大至200余人,涵蓋便民代辦、愛心系列工程、關懷關愛弱勢群體等志愿服務,先后舉辦理論宣講、道德教育、清潔家園、文明交通勸導、文藝宣傳、親情關懷、疫情防控等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23場,切實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11月15日,在湯頭鄉湯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德化縣委文明辦供圖
二、百姓“唱戲”,增“顏”更增“值”
“我的積分換了1袋米”“我的換了一桶油”,不少村民領到積分兌換的獎勵后高興地說道。
“以前覺得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就圖個心里高興。現在更好了還能得到積分獎勵,換取實物獎勵,別提有多自豪,感覺更有干勁了。”剛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通過兌積分換食用鹽的福山村村民笑逐顏開地說道。
“事情辦不辦,村民說了算。”鄉村治理,除了政府“搭臺”更要村民“唱主角”。據悉,2021年以來,湯頭鄉以福山村為試點,試行“志愿服務積分制”鄉村治理新模式,把鄉村治理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用“小積分”讓村民從“看戲”到“演戲”,讓新風良俗“有分值”,讓村規民約“有價值”,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建設品質“大提升”。
“婚喜事簡辦獎勵20積分,參加公益活動獎勵20積分,協調鄰里糾紛獎勵30積分,伸張正義、見義勇為、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獎勵100積分.....”走入福山村村部,雪白的墻壁上赫然掛著志愿服務積分細則。據了解,村民們以戶為單位建立積分檔案,一戶一頁,由評定小組參照全村積分細則,每兩個月對轄區內農民家庭組織一次積分評定。評定中,超過規定分值的家庭,可以獲得實物兌換資格,待評分周期結束后,可在兌換點按照10分價值1元兌換生活用品。
“積分的作用不僅僅在于物質上的獎勵,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嘉許和認可。”談起志愿服務積分制的初衷,湯頭鄉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引正更要止負,破除一些陳規陋習,把百姓從陋習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才能共建美麗家園。”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在志愿服務“積分制”掀起的建設美麗鄉村、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鄉風吹拂下,湯頭鄉鄉村治理將由“淺”向“深”推進,從“點”到“面”提升,以“一人帶動一家,一家帶動一宅,一宅帶動一村,一村帶動一鄉”為思路,讓“小積分”撬動鄉村治理“大能量”,共繪瓜果之鄉最美底色。(德化縣委文明辦 湯頭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