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5日訊 2019年,連江縣率先在全市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積極自覺構建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用文明實踐擦亮城市底色。
通過兩年多的建設,如今,連江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已從當初的“有沒有”升級到“好不好”的2.0版本。
日前,連江縣召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部署推進會。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東平出席會議。會上,鄭東平強調要高位推進,持續筑牢文明實踐“基本盤”;要把握重點,著力打造文明實踐“特色菜”;要群策群力,推動構建文明實踐“大框架”。
資源整合遍地開花
盤活原有資源,釋放公共服務空間,全力搭建理論宣講、政策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法律服務等“七大平臺”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
目前,全縣22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78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部掛牌“上新”。從沿海到內陸、從山區到平原,不搞千篇一律的“樣板房”,全力探索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如,琯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打“僑鄉”品牌,以省級非遺項目“十番古樂”傳承、發展為特色,推動文明實踐與僑鄉文化、非遺文化交相輝映。
東湖鎮天竹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充分融合畬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以實踐站為支點積極開展群眾性民族文化活動,將文明新風吹進村民心田。
連江縣志愿者聯合會深入縣社會福利中心慰問。連江縣委文明辦供圖
鍛造隊伍深入民心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連江縣化被動為主動,從打造“七個一”志愿服務項目到如今各類志愿服務團隊爭相涌現。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抓總,近兩千支志愿服務團隊緊緊凝聚,形成了縣志愿者聯合會、縣級志愿服務團隊、鎮(社區)志愿服務隊和村(居)志愿服務站點四級聯動的志愿服務體系。
現全縣已注冊志愿者64075人,志愿項目14886個,志愿服務團體1946個,縣級志愿服務隊12支,鄉鎮、村(社區)各類志愿服務隊340支,受惠人次約74萬人。
成風化俗潤澤萬家
物質文明集聚一座城市的“形”,精神文明凝練一座城市的“魂”。連江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正在惠及千家萬戶。
城市服務方面。連江縣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福建省首個“辦不成事”受理服窗口,給辦不成事的群眾多一個釋疑解惑、解決問題的通道,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的辦事體驗,提高政務服務質量。
連江縣不斷加大城市環衛工作投入,購置了掃路車、垃圾清運車、灑水車等專項作業車110臺,配備了清掃工、清運工、公廁(社區)保潔、河道打撈和園林修剪管養等五大專業工種環衛人員680余名。
自2020連江縣全面推進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鳳城鎮、敖江鎮、江南鎮三個主要試點鄉鎮的垃圾分類屋建設工作穩步開展并取得良好示范效果,進一步加強廣大市民文明衛生意識,讓環境保護理念落地生根。
鄉風建設方面。連江琯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村級文藝輕騎兵編排移風易俗文藝節目,到村民家中免費演出,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理念送入千家萬戶。
筱埕鎮把打造農村文化墻作為推進移風易俗、美化鄉村工作的切入點,在全鎮11個行政村的主要路口、學校、居民廣場等顯眼位置繪制了一面面墻繪,讓村民在無形中耳濡目染,使其成為助推文明鄉風的新載體。
江南鎮魁岐村定期開展道德評議評選活動,培植出122個星級文明戶、最美農民、五好家庭,在鄉村中樹立婆媳和睦、鄰里團結的良好風尚。
丹陽鎮新洋村推出“鄉風文明積分制”,將文明實踐與積分比拼相融合從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讓小村落處處傳遞正能量。
連江縣東湖中心小學組織學生參觀天竹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連江縣委文明辦供圖
擦亮底色 舊貌換新
乘著文明城市創建的東風,融匯成最清新的文明“底色”,連江的城市面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近年來,連江縣針對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存在的路面坑洼不平、環境臟亂差、各類設施不完善、綠化缺失等問題進行綜合整治,38條“路不平、燈不明、水不暢”的城市道路(背街小巷)成為景觀路,并打通兩條“斷頭路”,實現“顏值”“品質”雙提升。
柴米油鹽、魚肉果蔬,農貿市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繞不開的一個場所,也是臟亂差問題最集中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區域之一。目前,連江縣5個農貿市場均提檔升級,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客。
城市環境,關乎市民幸福指數。在城市建設中,生態文明理念正在生根發芽,綻放出芬芳馥郁的文明之花?!熬G萌水潤生態城,碧水蔥蘢處處花”美妙詩句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的恬靜美好,漫步于連江城區,其中的盛景,也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美好點綴。
截至目前,連江已連續3屆獲評“省級文明縣城”,省級文明鄉鎮5個、市級文明鄉鎮9個、縣級文明鄉鎮8個、文明鄉鎮占全縣鄉鎮比例100%、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村73個、縣級文明村80個。(連江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