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互聯網內容建設,弘揚新風正氣,深化網絡生態治理,網絡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要堅持發展和治理相統一、網上和網下相融合,廣泛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擔當責任,網絡平臺、社會組織、廣大網民等要發揮積極作用,共同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不可諱言,建設一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精神家園”,既是廣大網民汲取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必然要求。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營造健康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是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各級網信部門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集中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網絡生態得到明顯改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信息泄露、網絡侵犯個人隱私、網絡黃賭毒、網絡暴力等亂象仍時有發生,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把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作為滿足億萬網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舉措,大力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滋養網絡空間、凈化網絡生態,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提供有力支撐。
不可諱言,當今社會是個個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的時代,“人即終端”也已經逐漸變成現實。信息公開是政府“講真話”、對百姓負責的必要措施。政府要讓網民“打開窗戶說亮話”“講真話”的勇氣,既是公眾了解政府行為的直接途徑,也是公眾監督政府的重要依據。同時,政府也要鼓勵廣大網民不要客氣,敢于“打開窗戶說亮話”“講真話”、講批評的話、講刺耳的話,不僅有助于政府改進作風,也有助于公民伸張權利,更是公民意識覺醒的具體體現。讓網民“打開窗戶說亮話”“講真話”,不只是關乎勇氣、魄力,更需要政府相應的制度作鋪設。只有寬松的制度環境、開放的輿論口徑,才會增益于“說亮話”“講真話”的常態化,為政府決策、政策制定提供借鑒。
應當看到,加強網絡文明建設,遇到“不和諧的音符”,各地各部門各單位不能簡單地采取監視、過濾、刪帖、封號等消極措施來完成。當然,對于靠刷好評、寫軟文、潑污水……游走在灰色地帶的網絡“水軍”,必須以明確的法律法規來管制,加大對“水軍”的打擊力度,斬斷黑色利益鏈條,以積極的價值引導為準則,全面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奮力營造天晴氣朗的網絡空間,讓網絡真正能夠給公眾創造一個和諧、安全、綠色、無公害的網絡環境,尤其是要釋放更多更好的網絡正能量,讓有正義感的網民們走出來講實話,以此戰勝假話、空話,以至于謠言。
“網”聚誠信力量,共建“精神家園”。對于廣大網民來說,“說亮話”“講真話”,跟信口雌黃、妄自忖度有本質區別,若沒有掌握實情,聽他人誤導,就盲信誤傳,極有可能謬論流傳,最終讓個人誠信大打折扣;“說亮話”“講真話”,要遵循公序良俗,切忌口不擇言,否則,亮話、真話有時是“忠言逆耳,卻不利于行”,不得人心;“說亮話”“講真話”,要堅持客觀、公允、正義的準繩,符合人文倫理,尊重他人的權利;“說亮話”“講真話”,可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不可“踩著別人的腳,走自己的路”。總之,“說亮話”“講真話”的底線,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既不侵害公共利益和合法權利,也不戕害道德法規,唯有如此,才能撥開“霧霾”,重見天朗氣清的“精神家園”。(莆田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