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6日訊(通訊員尚姝彤王航)為慶祝第36個國際志愿者日,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12月5日上午,中共永安市委宣傳部、永安市委文明辦在永安青少年宮舉辦“志愿同行·大美燕城”12.5國際志愿者日暨新時代文明實踐展演活動。
活動現場,永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麗琴,永安市委文明辦主任王群英共同為永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展廳揭牌,并參觀了書畫展。
隨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展演活動,在紅色故事《革命火種的播撒者》慷慨激昂的宣講中拉開整場活動的序幕。
為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讓非遺進校園成了永安這些年普遍的做法。實踐證明,非遺有機融入青少年日常的學習生活,實現了非遺保護與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機銜接,既有助于青少年近距離接觸非遺、熟悉非遺,更實現了非遺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繼承與發展。
永安市在前期針對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工作的基礎上,全面開放轄區常住人口(含流動人口)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免費接種服務中的故事。
城市志愿者與鄉村貧困人口搭建“一幫一”的橋梁,在持續的互動和交流過程當中,改變了貧困村民思想觀念,促進了當地人民生活狀態的改善。
志愿者當中除了年輕人,還活躍著不少老同志,比如關工委關愛工作團,就是一支由公、檢、法、司退休干部組成的關愛幫教未成年違法犯罪人員的團隊。他們為預防青少年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發揮了重大作用。(永安市融媒體中心、永安市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