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志愿者為出門辦事的老年人提供服務。蔡立锽 攝
文明服務傳遞正能量
11月17日11點左右,翔安市政集團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志愿者在公園巡查時看到沙堆里有個物件在陽光下反射出亮光,快步上前查看,發現竟是一部手機。志愿者查看四周發現無人,便把手機撿起來拿到公園志愿服務驛站。
隨后,驛站工作人員利用廣播進行尋找。不一會兒,機主便打電話過來了,得知手機被志愿者保管時,她非常高興。又過了幾分鐘,機主就來到了驛站,經確認后領到了手機。機主表示,拿到失而復得的手機時,她心里充滿了感激。
同樣讓人充滿溫暖的,還有翔安冬日街頭的志愿者。日前,在翔安區新興路,記者看到,身穿紅色馬甲、頭戴小紅帽的翔安志愿者站在路口,根據道路指示燈揮動小紅旗,引導車輛、行人通行。還有11月25日上午,區紀委監委4名志愿者到宋坂路與新興路交叉路口,開展文明交通督導志愿服務活動,勸導行人有序過馬路、電動車騎手戴好安全帽,還熱心幫助行動不便的群眾過馬路。
誠心服務感動老年人
如今,數字技術推動萬物互聯互通。網上審批、掃碼支付、預約取號……無處不在的便利,讓人們仿佛進入了一個“無碼不歡”的時代。然而,在多數人享受數字技術紅利的同時,老年人就像數字化“局外人”一樣,在數字鴻溝面前日益困窘。
在翔安區行政服務中心出入口,有一臺“身份寶”健康防疫一體機,還有一群身穿紅馬甲的熱心志愿者。他們告訴老年人只需刷身份證,便能完成身份核驗、測溫和健康碼調用功能,無需使用智能手機出示健康碼。老年人對此倍感方便和溫暖。
讓老年人倍感方便和溫暖的遠不止這些。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志愿服務崗,不時有志愿者推著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通過輪椅通道、無障礙電梯。志愿者還為老年人提供貼心的導辦、幫辦服務,幫老年人操作智能設備、答疑解惑。翔安區深知,只有科技成果與人文關懷緊密結合,才能幫助老年人在數字化時代收獲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