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支部書記與祥和小區居民悉心交談 連江縣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1月30日訊 社區是文明創建的基本單元,也是文明創建工作的重點難點,群眾居住是否放心、優美環境是否稱心、文化活動是否歡心、服務方便是否貼心……連江縣不斷探索文明社區治理,推進共治共享幸福家園。
福州市連江縣溫泉社區作為連江縣公租房廉租房入住人數最多的社區,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來連務工人員。近年來,社區堅持大家庭理念,以“家引領、家服務、家共享”為主線,探索創新社區“1+100”網格化管理模式,即1支網格員隊伍對接服務100戶家庭,落實一圖紙、一表格、一門牌、一探頭、一名片“五個一”建設,構建小而全、小而活、小而精的紅色網格,切實做到管理服務兩手抓,讓外來居民更有“家”的歸屬感,有效實現了管理同心、發展齊心、幸福貼心、鄰里暖心的社區治理目標。
突出“家”引領
堅持“家”理念、“家”情懷,建立健全社區“家”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的政治功能和引領作用。一是健全“家”體系。充分摸排社區內各行各業黨員共39人,成立各小區黨支部,積極對接聯系敖江鎮黨委和溫泉社區黨支部,形成“鎮—社區—小區”三級上下承接、協調聯動的“家”治理體系。二是強化“家”領航。建立紅色祥和議商制度、矛盾糾紛調解制度和多方聯動協作機制,每月召開一次平安建設工作例會,及時了解小區存在的問題,推動小區工作健康發展。三是完善“家”服務。優化社區家庭服務,組建便民利民、扶貧幫困、環境保護、法律咨詢等9支專業型“家服務”志愿團隊,定期組織志愿者上門為外來居民提供法律咨詢、證件辦理、矛盾協調等服務,切實幫助小區內的外來居民解決“務工難、相處難、就學難”等實際問題,營造理解、尊重、友愛的良好“家”氛圍,增強外來居民對連江的歸屬感。
優化“家”治理
優化社區管理服務模式,依托智慧管理、人文治理,進一步推進基層黨建網格與家庭治理的融合互動。一是實現智慧管理。依托公安機關的“智慧門牌”和“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平臺,逐步實現“人來登記,人走注銷”的新型動態管理模式。在“雪亮工程”基礎上,充分運用技防手段,聚焦重點區域管控,加裝“鷹眼”高清探頭,并接入縣、鎮兩級視頻監控聯網平臺,做到監控資源“多網統籌,多格聯動”。
創新“1+100黨員家庭管家”網格化管理辦法,公推樓長、信息員組建小區“家庭管家服務隊”,對接服務100戶家庭,構建小而全、小而活、小而精的紅色網格,切實做到管理服務兩手抓。二是突出人文治理。定期邀請司法、公安、工會等職能部門,深入小區、住戶家庭開展法律政策宣傳,提高流動人口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建成“紅祥和交流室”和“紅祥和活動廣場”,添置圖書報紙、棋牌、運動器械等,搭建集休閑娛樂、科技普及、思想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共享共治服務場所和管理平臺,讓外來居民休閑、學習、交流有去處。定期組織新老村民共同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通過經常接觸、思想溝通、感情培養、文化交流,減少新老居民之間誤會和摩擦,增進感情和理解。如今,“有事大家幫、無事常聯系、鄰里一家親”已逐漸成為溫泉社區居民們的共識。
強化“家”共享
注重資源整合,打造協同發展的社區工作機制,讓群眾在“家”中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整合小區內黨群、教育、文化等陣地資源,規范各場所開放時間和平安志愿者輪值安排,推動社區資源共用共享。定期在小區內開展外來人口專項信訪接待日活動,聽取外來居民的心聲、釋疑解惑、解決問題、調解糾紛、平息矛盾,引導流動人口理性合法表達訴求,解決矛盾糾紛,共同維護和諧安定的局面。在工作中做到“四個一”,即解決糾紛與常住人口一個樣,調處糾紛與常住人口一個樣,求助服務與常住人口一個樣,解決現實困難與常住人口一個樣。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和諧氛圍愈發濃郁,社區居民群眾獲得感與歸屬感收獲滿滿。居民真正感受到了來自“連江大家庭”的溫暖。(連江縣委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