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五祖拳棍法。學校供圖
“哼”“哈”“嘿”……每天上午課間操期間,經過泉州市鯉城區實驗小學校門口,總能聽到校園里傳來打拳聲。虎虎生威的五祖拳,讓這所學校的孩子更添活力。
五祖拳作為中國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在閩南地區廣為流傳,2008年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就是這么一種傳統拳術,卻在一所小學達到“人人都會五祖拳”,這得益于該校長達15年的普及教學。
創編武術操 幫助師生強身健體
“2005年我們發現學校學生們肥胖率、近視率有所增加,于是尋求一種孩子喜歡、且能適應少年兒童的健身方式,我們將目光瞄向閩南地區的傳統武術。”學校體育教師顏波元告訴記者,學校全校體育教師便利用課余時間向五祖拳傳承人學習拳法,并共同創編“三戰八法武術操”。
2006年5月,學校正式將五祖拳引入體育課堂及教師活動中,全校師生共同學習“三戰八法武術操”。對于學生們而言,傳統武術有一層神秘的面紗,“三戰八法武術操”一經推廣便吸收不少粉絲。實行兩年后,學生肥胖率、近視率都有所下降。
除了推廣武術操,學校還編寫一套符合學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南拳》,書中不僅有武術歷史介紹、武術動作分解,還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截至目前,該套教材已更新至第二版,共有三本,供低、中、高三個年段使用。
“入校便知五祖拳!”劉剛甄同學就讀該校五年就,他還記得一年級第一次在體育課上接觸到武術操時那種開心、興奮的感覺,這也點燃他心中的武俠夢。“因為非常喜歡五祖拳,我還加入了學校南拳社團,媽媽在課余時間也把我送到武館學習武術,現在我不僅學習很多拳法,還掌握兵器的使用。”劉剛甄說,在2020年福建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武術項目總決賽,他獲得兩個第一名。
課間操期間,學生做武術操。 學校供圖
推廣普及傳統武術 培養潛在傳承人才
在鯉城區實驗小學,像劉剛甄一樣喜歡五祖拳的學生還有很多。“通過全校推廣普及五祖拳,不少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后,會加入學校社團深入學習。”學校副校長張江鋒告訴記者,學校還專門聘請五祖拳非遺傳承人入校教學。
今年17歲的李鎮宇已是一名高二年級的學生,即將面臨高考的他打算報考武術專業。他在鯉城區實驗小學就讀期間,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便一直堅持學習五祖拳,他希望明年高考能順利考到一所心儀的學校。
“鎮宇小時候氣管不好,經常生病,在學校學習五祖拳后,我們發現他身體越來越好。而且他對學習武術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們就堅持讓他學習下去,沒成想這還能成為他未來的就業方向之一。”李鎮宇的媽媽呂女士告訴記者。對于小學將五祖拳引入校園這一做法,她給予滿分好評,“這不僅能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也能為傳統文化培養傳承人才,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呂女士說。
據了解,除了五祖拳,該校還積極組織開展花燈制作、刻紙、梨園戲等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們在校園內學習到不一樣的知識。“閩南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學校將繼續深入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培養更多潛在傳承人才。”張江鋒說。(東南網記者 施遠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