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 鄭潔/圖
東南網莆田11月23日訊(通訊員 鄭潔 文/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愛老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更是社會基層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連日來,莆田市涵江區(qū)網格員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為老服務”系列活動,讓轄區(qū)老年人能夠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不斷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智慧助老,開拓“數字”新生活
為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時代”,網格員根據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整理了手機常用操作手冊,包括“手機科普”“玩轉微信”“線上支付”“平安守護‘錢袋子’”等系列主題內容,手把手地教授老年人掌握智能技術,切實地解決老年人“用機難”問題,讓老年人享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利。不少老年人表示,學習智能手機操作讓他們也能夠和年輕人一樣,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樂趣。
此外,網格員還積極拓展“結對子”的學習方式,讓學得快的老人幫助學得慢的老人,將學習與助人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居民的互助意識,促進和睦友好的鄰里情。
“以前帶著現金買菜,找零很麻煩,現在會掃碼了,真方便!”剛學會“掃碼付”的居民劉奶奶,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超市試驗起了新技能。
網格員幫忙晾曬稻谷 鄭潔/圖
關愛慰老,補全“陪伴”暖人心
很多空巢和獨居老人的兒女因為工作原因長期不在身邊,精神生活比較匱乏。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為老的良好社會氛圍,網格員和志愿者會不定期上門為老人們送溫暖,采用陪伴、聊天、互動等方式對老年人進行心理關懷、精神慰藉、情緒疏導,從而減輕他們的孤獨、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幫助他們維持良好的社會關系,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家住白沙鎮(zhèn)長興村的陳秀林老人今年79歲高齡,身邊除了一名患病的兒子,其他子女均在外務工。入秋以來,家里幾畝田里的稻谷急需收割、晾曬,連續(xù)的勞作讓老人有些吃不消。得知情況后,網格員戴麗君、陳素華和鄭彬主動來到了老人家里幫忙晾曬、翻轉、裝袋、搬運……看著三名網格員嫻熟的動作和一袋袋收好的谷子,老人的心里不禁感覺到一陣陣的暖意。
“我們只要平時有時間,都會主動上門看望空巢、獨居老人,陪老人聊一聊天,及時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態(tài)及日常生活所需,給老人理發(fā)、打掃一下衛(wèi)生、買一些生活用品,多一些人陪伴,老人的精神狀態(tài)就完全不一樣了。”三江口鎮(zhèn)網格員楊海霞說道。
此外,網格員還借助傳統(tǒng)節(jié)日之機,聯(lián)合社區(qū)工作人員在“黨建+”鄰里中心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孝老愛親活動,弘揚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同時,也營造了喜慶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深受轄區(qū)老年居民的喜愛與稱贊。
為老人義診 鄭潔/圖
健康養(yǎng)老,倡導“科學”生活觀
為進一步增強轄區(qū)老年居民健康觀念、防病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倡導科學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老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晚年生活,連日來,網格員積極配合社區(qū)干部開展各類科普義診活動,引導老人們有序進行血壓測量、視力和聽力檢測、白內障篩查等項目;配合醫(yī)生耐心解答老人們提出的問題,并叮囑他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健康,養(yǎng)成良好、科學的用眼方式。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醫(yī)生專業(yè)的檢查,太貼心了!”前來接受檢查的老人們對這次活動贊不絕口,紛紛表示希望今后能多組織開展類似的惠民服務活動。
除了貼心的義診服務外,網格員還主動為7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送健康。在涵西街道蒼頭社,網格員劉冬風、李梅紅走進85歲老人陳文洪家中,為老人免費量血壓、測血糖,及時掌握老人身體情況,并積極宣傳醫(yī)藥、防疫等相關知識,叮囑他們要防寒保暖、合理膳食、適當鍛煉,讓老人覺得很暖心。“網格員一直以來都對我們老年人十分關心,經常來家里看望,心里感覺挺暖的!”陳大爺說道。
下一步,涵江網格將進一步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持續(xù)開展各類老年活動,繼續(xù)豐富和滿足社區(qū)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不斷拉近社區(qū)與老年人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