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大自然底色和生命象征,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新時代要保護好鄉村綠水青山,并把它轉化成為金山銀山。唱響鄉村發展協作曲,畫好鄉村美麗山水畫,構建鄉村環境美潔凈,是促進鄉村發展動力源泉。通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和諧統一,讓綠色引領鄉村高質量發展。
以綠色支撐產業興旺,使之成為鄉村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以綠色理念引領鄉村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培育綠色生產方式,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方面推動農村綠色產業發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生態化,發展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模式、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形成與農村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另一方面推動綠色安全體系,通過構建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農村生態經濟和產業體系,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打造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打造鄉村風情風景線和以工促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激發出農業創新和競爭的強大動力,讓綠色成為新時代鄉村產業興旺的最靚底色。
以綠色構建生態宜居,使之成為鄉村高質量發展“愛心屋”。以綠色發展實現生態宜居,保護鄉村優美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守住生態綠色底線,充分尊重鄉村自然地理和資源條件,宜綠則綠、宜農則農,統籌構建山水林田湖草鄉村人居的全域綠色發展新格局。另一方面建設人居生態環境,以村民為中心,建設一系列充滿鄉愁、富含鄉情、凸顯鄉景的鄉村公共文化生活空間,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美好愿景,滿足鄉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拒絕鄉村景觀過度城市化、同質化,充分體現鄉村原真之美、淳樸之美、自然之美,打造山清水秀、河暢岸綠、詩意棲居的鄉村人居生態環境。同時在鄉村生態治理上,用法律制度、政策機制等手段將綠色發展理念充分融入到鄉村治理之中,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以綠色推動鄉風文明,使之成為鄉村高質量發展“協奏曲”。以綠色發展促進鄉風文明,充實鄉村振興精神內涵。一方面深入挖掘和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生態智慧,破除落后的自然資源亂采亂伐舊俗,樹立綠色文明新風尚,培育愛護自然、保護資源的新時代鄉風生態文明,開展移風易俗,實施厚養薄葬,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村民人心。另一方面發揮文化熏陶和示范引領的作用,喚醒民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決心,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定力。“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幫助村民自覺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和生產消費模式,注重鄉村綠色產品價值高效轉化,加快鄉村自然資源增值,提升綠色供給質量和效益,充分發揮村民主人翁作用,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鄉村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與建設,讓村民在鄉村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