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事業不計報酬,體現奉獻精神,幫助別人,溫暖人心。文明實踐隨著新時代發展孕育而生,為志愿服務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促使各地開展志愿服務內容更加廣泛,更加關注群眾期盼。新時代文明實踐要聚焦“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這一總體目標任務,著力深化拓展志愿服務工作項目內容,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實現制度化、網格化、常態化各項工作流程,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壯大專業隊伍,依托品牌項目,凸顯載體陣地等方式,使志愿服務事業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讓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更加響亮,促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構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新格局”。各地要將志愿服務納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明確志愿服務建設的目標要求,制訂實施細則,大力推動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全面發展,推進志愿服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綜治服務中心三大建設融合起來。結合文明創建和平安建設活動,整合現有部門志愿服務力量,每月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和專題會議,在平臺搭建、組織建設、活動開展、典型推選、教育培訓等方面加強協作,構建“一把手負總責、部門各負其責、各展所長、聯動高效”的工作新格局,促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拓寬宣傳陣地上下功夫,搭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大舞臺”。新時代志愿服務活動要不斷持續開展,就要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實現最佳效果,搭建更大舞臺,讓所有人都能夠懂得,志愿服務不僅僅是他人的事情,更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推進志愿服務站點建設,按照“有場地設施、有服務團隊、有服務項目、有工作制度、有活動記錄、有文化氛圍”,還有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收單,根據需求派單,志愿者或志愿服務隊伍接單,最后群眾評單“六有、五單”標準,重點在城鄉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服務機構、商業街區、臨街崗亭、營業網點等場所建設一批標準化站點,志愿服務驛站,全力打造“十五分鐘志愿服務圈”,促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壯大專業隊伍上下功夫,拓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朋友圈”。志愿服務不僅僅是奉獻,不只是一腔熱血,而是需要有專業知識作為基礎,發揮文明實踐引領、聯合、服務、促進的作用,完善各級志愿服務組織體系,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常態開展奠定組織基礎。發揮部門條塊部門職能優勢和專業特長,推動優質志愿服務力量下沉,縣市組織“三下鄉”志愿服務總隊,組織科普、環保、法治宣傳、醫療衛生、全民閱讀、鄉風文明、家風家訓、移風易俗、孝道文化等志愿服務,組織定期分赴基層開展各項服務活動,促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打造品牌項目上下功夫,繪就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同心圓”。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同臺競技、互鑒提高。一方面傳理論、立品牌,將理論宣講和惠民服務、文化生活、情景體驗、情感交流等有機融合,打造文化品牌項目,大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另一方面重難點、解民憂,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設計特惠性項目,實施“夢想改造+”關愛計劃,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組織實施文明新風,著力破解社會關切的人情負擔、移風易俗熱點難點問題,促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大田縣委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