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更好開展,在引領群眾、教育群眾、提升基層文明中突破“最后一公里”,實現群眾真正富有,需要精神力量支撐前行。然而,精神的力量不務虛,也需要更好的載體給予綻放。蘇州高新區通安鎮建設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活動場所的面積達4400平方米,還配有功能室22間,真正做到了集鎮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體中心、民俗館為一體,讓群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有了專用場所。
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光有活動場館,還不足以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質增效。活動的開展,只有實現了“由外而內”的精神輸入向“由內而外”的精神成長轉變,讓群眾成為主角,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所、站、點上盡情歡唱、肆意揮灑,進步的步伐才會越邁越有力,奮斗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闊。近年來,通安鎮推進“1+16+N”模式,即1個實踐所、16個實踐站、N個實踐點,建立起縱向涵蓋村、社區,橫向輻射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成立了28支形式多樣的志愿者隊伍,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化、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要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質增效,不僅要活動場館有保障,更要活動質量有提升。只有瞄準群眾關心的問題發力,才能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搭建起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文明創建、教育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體育與健康服務、文化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宣傳平臺,成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等有機結合的良好實踐。通安通過道德評議評先進、文化惠民進農村、文明家庭評比……一系列活動開展有聲有色地開展,不斷激發當地群眾內生動力,開創了富裕高新精神力量再提升的新境界。
讓群眾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主人,只有常請百姓來這里充電,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用群眾身邊的人講好身邊的事,才能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實現全員參與,個個提高的良好局面。(倉山區委文明辦 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