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3日訊(通訊員 許燁妮)閩清縣上蓮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精心謀劃、分步實施,推行“黨建引領、支部帶動”模式,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干濕分離,并總結出“12345”五步走工作法。
“1”即一級從簡。上蓮鄉在一級源頭上對垃圾實行二分法,將垃圾分為“可爛”和“不可爛”兩類,再配以兩種顏色的戶用投放干濕垃圾桶。二分法通俗易懂,容易收集,村民參與積極性較高。在宣傳二分法的同時,結合移風易俗倡導村民理性消費,鼓勵村民自主對廢紙、金屬、塑料等可回收垃圾循環利用或收益,扼住一級源頭,實現垃圾減量。
“2”即兩種保障。一是“人”,即專業隊伍保障。采用懂鄉音、解鄉情、親鄉鄰的本土群眾擔任垃圾分類工作人員,指導村民正確分類投放。目前上蓮鄉已建立一支23人的垃圾分類專業隊伍。二是“物”,即基礎設施保障。按照“方便農民,因地制宜”原則,建成陽光堆肥房1座、垃圾中轉站1座、修建垃圾分類亭39個、設置四分類垃圾桶25組和二分類定點投放桶200組、發放戶用干濕垃圾分類桶約7000個、配備垃圾車2部、電動三輪車7部。
“3”即三個作用。一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各村以黨支部帶頭,由黨員家庭帶頭開展垃圾分類,帶動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共同參與,達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二是發揮“片長制”作用,將村劃分成幾個片區,一名村兩委成員負責一個片區,網格化構建垃圾分類管理體系。三是發揮老人會、巾幗志愿者等隊伍的作用,爭做垃圾分類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4”即四個環節。嚴格落實“分類—收集—轉運—處理”四個環節的生活垃圾一體化轉運處理體系。首先,農戶按照二分類法對生活垃圾進行一級分類后,將初分類垃圾自行投放至垃圾定點收集處。收集員采取“定點+上門”收集兩種方式定時收集;其次,收集員對垃圾進行二次分揀收集后,統一清運至鄉垃圾中轉站;最后,廚余垃圾進入陽光堆肥房做發酵、堆肥處理;其它垃圾統一轉運、集中處置,做無害化處理。
“5”即五個一。一是選擇一個試點村。通過先行帶動實現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最后全鄉推進。二是舉辦一系列宣傳造勢。通過宣傳單發放入戶、義務宣講隊集中宣講、中小學生“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動,擴大影響力。三是開設一堂經驗交流課。邀請工作比較突出的垃圾分類工作人員現場分享工作經驗。四是啟用一家積分兌換超市。對符合分類投放要求的群眾給予積分獎勵。五是打造一面評比欄。把每個月參與垃圾分類表現優秀的群眾名單張榜公布,以鼓勵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目前,閩清上蓮鄉18個村均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上蓮鄉將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匯聚工作合力,著眼全局,統籌安排,開展垃圾分類與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更緊密結合,共譜“山水共畫,美好上蓮”的綠色樂章。(閩清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