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資料圖)
生活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是平潭當前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之一。昨日,記者從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建設局了解到,目前除主城區外,實驗區已完成全部生活垃圾分類基礎設施的建設任務,預計今年底可實現全覆蓋。
設施升級
人性化改造,投放更方便
“投放垃圾時只要拉一下手環,分類垃圾桶就能自動打開。”近日,市民李先生在黨校家屬區垃圾分類亭投放垃圾時發現,分類垃圾桶的上方對應安裝了兩個定滑輪,用一條傳動繩將垃圾桶蓋和拉手連接起來,通過杠桿原理,往下一拉就能打開垃圾桶。
這是實驗區環發公司最近剛剛改造的“無接觸式”垃圾桶。實驗區環發公司垃圾分類專班工作人員丁恩輝說:“這種‘無接觸式’分類垃圾桶密封性好,還能避免居民的手和垃圾桶直接接觸,尤其在防疫期間,可減少二次污染和病菌的傳播。”
這次改造獲得不少市民點贊。“過去倒垃圾要自己掀蓋,夏天蚊蟲多還很臭。現在丟垃圾既省力又干凈,只要輕輕一拉,垃圾桶蓋就打開了,手也不會弄臟。”小區居民王女士說。
據介紹,目前實驗區環發公司已為黨校家屬區、皮防院家屬區和萬順路垃圾分類亭安裝“無接觸式”垃圾桶,下一步將在全區范圍內的垃圾分類亭推廣使用。
除了增加設施,在生活垃圾分類屋亭里,像這樣的提升改造也在同步進行。“目前建設完成的垃圾分類亭屋提升改造已基本到位。我們也推出了一些新舉措,比如在垃圾屋亭加裝一個信箱式的口罩收集桶,方便市民投遞廢棄口罩,也不占用資源。”實驗區分類辦日常工作負責人吳逸波說。
此外,今年10月起,金井新城各生活垃圾分類屋亭全面啟用智慧化數據收集系統,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水平。“通過這種場站、點的數據收集,對整個生活垃圾分類過程實行精細化管理,實時呈現垃圾的類別、占比,有效監管監控各個點位,還能降低各項成本。”吳逸波說。
管理升級
精細化管理,成效更明顯
在金井灣商務營運中心,各公共機構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有序展開。由實驗區分類辦等部門牽頭,對各公共機構開展每月考核和評比,評比結果將納入公共機構年度績效考核。同時,通過進機關、進校園等多種宣傳方式,有效提升了各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率與完成率。
在東門社區,依托新建成的生活垃圾分類屋,社區衛生環境也有了質的提升。今年,東門社區還順利開展精細化管理樣板工程,成為實驗區2021年城鄉建設品質提升十大樣板工程之一。
“通過宣傳引導,大家基本上都開始生活垃圾分類了,整個環境衛生基本上都有所改進,變化很大。”東門社區居民高華說。
東門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實驗區全力推進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一部分。今年以來,在實驗區分類辦的牽頭下,四個片區同時發力,全面推進主城區和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目前全區所有農村的生活垃圾分類屋和設施都已經建設到位,正在全力推進建章立制,完善收運機制。目前城區里無物業小區、自建房已全部布置到位,剩余的區域正逐步完善。”吳逸波說。
(平潭時報記者 林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