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也進入新時代。精神文明戰線工作者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群眾需求新變化;把握規律、因時而進、主動作為;注重統籌推進、強化制度保障、善于方法創新、提升工作實效。重點通過“三著力”打造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地,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著力文明創建載體,豐富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內涵。新時代人們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質、文化的供給,更加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優勢,要著力提升城鄉文明創建水平,要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五大系列為載體,把文明創建活動和群眾生產生活有效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文明交通行動”、“清潔家園行動”“我們的節日”等主題實踐活動,評選表彰“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新時代好少年”、“誠信企業”等活動,通過揚優勢、補短板、固根本,推動文明創建常態長效,完善全民參與、全民共建、全民提升創建工作機制,不斷夯實文明創建基層基礎,培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亮點,發揮示范引導作用,擴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覆蓋面。
著力建設文化陣地,提升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層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與魂,讓文化真正起到“以文載道,以道化人”的作用。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者,一方面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將傳統文化融入時代特色,讓群眾自然地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傳承,提高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文明內心修養,提高政治站位,做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傳播者踐行者發動者。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的作用,在縣里,要更加完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場、影劇院等文化場所;在農村,加強文化站建設,村村有“農家書屋”、農民夜校,堅持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科技下鄉等活動內容,融合形成城市文化、鄉村文化、學校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家庭文化的文化網絡格局,借鑒網格化管理方式,更好服務城鄉居民。
著力辦好實事好事,打造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地。建設文明文明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堅持人民至上,辦好實事好事,各地在總結精神文明建設經驗時,貫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堅持為民惠民靠民,也是精神文明建設永恒不變的主題。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著力解決好教育、醫療、就業、社保、養老、托幼等熱點民生問題,切實辦好辦實民生實事項目。當前,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走訪農戶家中,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急、愁、難、盼”問題,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和更完善的社會保障,以高水平、高質量的精神文明建設引領創造新時代高品質生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廣大群眾百姓的生活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