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19日訊(通訊員 何麗欽)一張志愿服務的“網(wǎng)”覆蓋全縣21個鄉(xiāng)鎮(zhèn)272個村(社區(qū)),一個精準對接的“點”完善城鄉(xiāng)服務活動供與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蒲公英”正在樟城大地落地生根,開出美麗的花朵。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在永泰縣南門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悠揚的歌聲在活動室里回蕩,小嘉賓用自己稚嫩的歌聲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了對偉大的黨和祖國的熱愛,贏得了現(xiàn)場居民的熱烈掌聲。在南門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里志愿活動豐富多彩、文明新風處處彰顯,該實踐站正成為一個兼具學習宣傳、團體實踐、展示新時代新思想新理論的新平臺、新陣地。
依托現(xiàn)有文化講堂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永泰縣委文明辦供圖
近年來,永泰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以服務群眾為導向,按照“有場地、有隊伍、有資料、有活動、有品牌”的“五有”標準,整合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現(xiàn)有綜合文化站、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農(nóng)家書屋老人活動中心、宗祠等資源,打造三級網(wǎng)絡服務體系、高效服務群眾的大平臺。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兼具思想政治引領、傳播黨的聲音、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提供惠民服務等多種功能,同時,將服務陣地從室內(nèi)延伸到戶外,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凝聚起共筑美好生活的強勁動力。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永泰縣委文明辦供圖
著力解決好文明實踐“在哪做”“誰來做”“怎么做”的問題是關鍵。近年來,永泰縣堅持需求導向,扣準群眾期盼的熱點、難題做好結(jié)合文章,做到群眾想什么,文明實踐做什么,群眾缺什么,文明實踐補什么。通過大力推行“菜單式”志愿服務模式,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貼近群眾、受眾廣泛的志愿服務項目,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吸引力。打造“微黨課之紅色研學教學點”“夕陽紅宣講團”“榕樹下講堂”“柳絲講堂”“莊寨里聽黨說”等特色宣講陣地,運用山歌、閩劇、快板、原創(chuàng)音樂史詩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故事、永泰紅色故事、家風故事。在7個鄉(xiāng)鎮(zhèn)28個村建立“愛心公益超市”,為群眾提供了便利,讓群眾得到了實惠,推動鄉(xiāng)村文明建設和鄉(xiāng)村治理有機融合、互促共進。組織群眾樂于參與的“周周樂”文藝演出、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健身徒步等文化、體育服務活動,今年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320余場,真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辦到群眾家門口,辦到群眾的心坎上,讓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中。
“夕陽紅”宣講團講述黨的故事。永泰縣委文明辦供圖
今后,永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繼續(xù)堅持“一盤棋”思想,形成“大合唱”。按照“文化+特色”、“文化+惠民”、“文化+隊伍”的模式,廣泛開展全覆蓋、分眾化、菜單式的文明實踐活動,依托主陣地,整合現(xiàn)有資源,通過文化講堂、志愿服務、送戲下鄉(xiāng)等多種形式傳播新文化、新思想,讓鮮活生動的文明實踐走進群眾心窩里,讓崇德向善的力量時刻浸潤群眾的心靈……
(永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