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我國第9個老年節。近年來,平潭積極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大力推進老齡事業發展,涉老部門、養老機構及老年組織等不斷完善各項養老服務,一項項惠老政策陸續出臺、一處處為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讓廣大老年朋友的生活更加安心、舒心、順心。
老有所依
幸福生活有盼頭
“林奶奶,我們又來看您啦,提前祝您重陽節快樂,幸福安康!”13日,實驗區社會事業局民政處慰問組來到金井片區仙霞村百歲老人林金妹的家中,送上了節日祝福和慰問金。老人穿戴干凈整齊,在家人的陪伴下,笑著和大家拉起了家常。
林金妹雖已是103歲的高齡,但看起來依然精神矍鑠。家人告訴記者,老人不僅身子硬朗,思維也特別清晰,平日里還常常自己拿起針線縫補衣物。
前不久,在孫媳婦王琴芳的帶動下,老人還愛上了拍攝短視頻。“我們平時在外工作,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來看奶奶,一開始是隨手記錄老人家的生活,沒想到奶奶可喜歡了,她說以前照相都要等好幾天,還要走路到縣城才能洗出來,現在一下就拍出來了。”王琴芳笑著說,現在老人一看到自己,就問有沒有帶“棍子”,這個“棍子”就是自拍桿。
談及老人目前的生活,大兒子陳愛群高興得連聲調都高了幾分,“政府有好政策,每個月都有500元補貼,現在生活也一天天好起來了,啥也不愁,我們只盼望老人健康長壽,多享受這好日子!”
據統計,今年以來,實驗區累計為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9457900元,惠及高齡老人9141名。
老有所養
健康生活有保障
“我們真的沒想到老人能恢復這么好,感謝你們對老人的照護!”近日,國德老年康養中心收到了一面寫著“精心護理勝于家人”的錦旗,送來錦旗的家屬緊緊握住了工作人員的手,并說道:“老人住進來之后不僅有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和治療,還有護理團隊像家人一樣每天精心照料,希望通過這面錦旗,表達我們最衷心的謝意。”
原來,75歲的吳爺爺在今年7月初來到康養中心,彼時老人還是半昏迷的狀態,診斷患有腦挫裂傷、肺部感染、高血壓等疾病。入住后,康養中心根據老人的情況,安排醫護團隊為他制定治療及康復方案。“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后,吳爺爺神智逐漸清醒,現在攙扶著也能走路活動了,體重還增加了一些。”負責貼身照料老人的護工王大瑜笑著說。
讓老人醫得放心、養得安心,是近年來實驗區不斷探索的養老新模式。以國德康養中心為例,康養樓隔壁就是國德和平醫院,院內設有老年科、康復科等多個臨床科室,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保障和照護服務,形成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醫養結合新模式,讓“銀發族”幸福養老。
不斷提升養老機構服務水平的同時,實驗區還大力推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建設,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數據顯示,目前實驗區養老總床位數共有2756張,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38.76張,城市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88%。
老有所學
晚年生活有樂趣
“焦距要對準,按快門的時機要掌握好。”13日,在實驗區老年大學,高誠官正在幫助其他學員掌握攝影技巧。“誰說老年人不能研究這些新鮮玩意呢,在老年大學什么都可以嘗試。”高誠官說。正因為有這樣的學習熱忱,如今68歲的他還當上了攝影班班長。
實驗區老年大學始建于1991年,原名平潭老年學校,2005年更名為平潭縣老年大學,2015年更名為平潭綜合實驗區老年大學,初創時首期僅50多名學員。“受疫情影響,我們今年延遲到11月1日才開學,有300多名老年學員報名參加。”實驗區老年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我2016年開始參加老年大學,攝影、書法、繪畫、剪紙、音樂,所有課程除了受性別限制的旗袍、舞蹈等課程,我幾乎都上過。”說起在老年大學的生活,高誠官喜笑顏開。在實驗區老年大學,多種多樣的課程讓不少像高誠官這樣的老人們有了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他們只要身體無恙,都堅持前來上課,有些學員已經堅持學習十幾年了。
“我們愿意一直讀下去。”高誠官說,感覺老年大學氛圍很好,課程很全,既有了可以交心的老伙伴,又能學習到東西,這樣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平潭時報記者 林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