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這為做好新時代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要如何加強新時代愛國教育,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呢?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積極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有機融入科技創新、抗擊疫情等愛國主義故事等鮮活素材,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愛國主義的本質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培養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實踐報國行。
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載體。搭建社會實踐平臺,拓展社會實踐渠道,引導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認知中國發展的偉大成就和光明前景,在生產勞動中體悟人們艱苦奮斗、敬業奉獻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在志愿服務中實現價值、收獲成長、提升自我,推動青少年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合理合法表達愛國、踐行愛國,從實踐中感悟愛國真諦。
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性和親和力。深入挖掘重大紀念日、重要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發揮傳統和現代節日的涵育功能,以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將愛國主義教育巧妙融入各種載體和活動之中,注重運用升旗儀式、團隊儀式、主題班會、開學典禮等,強化教育的儀式感,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參與感;積極組織學生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看紅色電影、讀紅色經典、走紅色道路,激勵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讓愛國主義充盈校園網絡空間。占領網絡陣地,堅守輿論戰場,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大力宣傳中國精神,激揚社會正能量;還要結合當代青少年獲取信息渠道、溝通交流方式的變化,制作推出緊扣時代主題、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富有愛國主義氣息的動漫、短視頻、有聲讀物、網絡文學作品等,依托微信、抖音、視頻網站等傳播平臺,講好愛國故事、傳播主流價值觀,打造網絡新空間,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頭腦、入心靈、見行動。
發揮三位一體的協同聯動作用。推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發力,綜合施策,保證全面教育不失衡,全員教育不缺位,各領域各司其職,同向同行,改變教育者單打獨斗、孤軍奮戰防尷尬局面,為青少年營造厚植愛國情懷、堅定愛國信念的良好氛圍。
少年強則國強,要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青少年的堅定信念,激勵和鼓舞廣大青少年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學 張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