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兩條專線接聽現(xiàn)場,是政府和群眾的溝通紐帶。夏海濱 攝
文明風10月9日訊(通訊員 黃文水 夏海濱)兩條專線,一端連著政府,一端連著百姓;號角吹響,數(shù)以萬計的志愿者火速集結,投身抗疫一線;能打硬仗,雖然離開軍營了,但他們本色不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
在過去的25天里,同安區(qū)疫情防控救助熱線和心理咨詢熱線、網格化的志愿者隊伍和退役軍人應急接送服務車隊,在抗疫一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他們不舍晝夜、全力戰(zhàn)疫的故事,去認識一下同安區(qū)委文明辦“文明三劍客”張榮森、林文足和藍南泰。
搭建兩條“空中通道” 24小時不間斷接聽
張榮森白天當“接線員”,夜晚當義務“接送員”。夏海濱 攝
9月13日,同安區(qū)區(qū)域管控專班宣傳及心理疏導組緊急開通社會救助熱線7131200和心理咨詢7055885兩條專線,面向85萬同安群眾,每天24小時不間斷接聽。兩條專線匯聚民聲,搭建起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受理求醫(yī)購藥、生活物資保障、核酸檢測、垃圾清運、其他問題等5個類別的求助。
為及時幫忙百姓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他們以晨報、午報、晚報方式,迅速將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同安區(qū)疫情防控指揮部,并及時提交給各保障工作組,為決策和處置提供依據(jù)。“反映的問題層出不窮,針對比較集中的問題,我們一方面理清處理對策,一方面主動拓展服務,積極協(xié)助解決。”專線負責人、同安區(qū)文明創(chuàng)建事務中心主任張榮森說,從9月20日開始,求醫(yī)問藥的求助暴增,9月25日達到高峰,占來電量的近七成,他們主動聯(lián)系藍天救援隊,最高峰時救援隊一天送出80車物資、150趟藥品,“隊員們風餐露宿,無私無畏。群眾拿到的藥品和物資都來之不易,因為每一份物資都要經過多次轉手才能送達。”
幾天前,一名在酒店隔離的女士打電話求助,說她7歲的兒子因為隔離久了,出現(xiàn)了煩躁焦慮情緒。張榮森迅速將情況匯總上報,指揮部作出決定,號召全區(qū)各級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參與開展人文關懷。很快,一批兒童玩具、圖書、鮮花、關愛卡等愛心物品送進隔離點,為孩子們、隔離人員送去精神慰藉。
專線還接到過不少誤入同安的司機的求助,40多名司機面臨生活物資短缺的狀況。熱線組及時將情況上報,有關部門很快就提出了優(yōu)化解決方案,設置路口提示牌和勸導站等,確保國慶前誤入滯留人員實現(xiàn)零新增,同時組織志愿者前往慰問滯留人員,送去各種生活物資。其中不少滯留人員還當起了志愿者,“我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愛與溫度,希望穿上紅馬甲,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滯留司機牛國新說。
白天當志愿“接線員”,夜晚當義務“接送員”。9月30日凌晨4點50分,剛剛睡下的張榮森接到一個求助電話,一名病人滯留醫(yī)院門口4小時無法回去,“他衣衫單薄,在黑夜里瑟瑟發(fā)抖,說又冷又怕。”張榮森當即趕過去將他送到指定地點,當時天還沒亮。連日來,張榮森下半夜一共開車接送了20多名求助者回家,“犧牲一點休息時間沒關系,送他們回家義不容辭。”張榮森說。
在張榮森的帶領下,許多接線員都自發(fā)為群眾服務。比如來自翔安的高級教師郭文佳,他主動請纓當接線志愿者,接到群眾求購慢性病、精神疾病等特殊藥物后,他聯(lián)系島內對口醫(yī)院將藥開好,請島內朋友送藥到同安地界,再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開車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