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宣傳部、省委文明辦、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監委、省教育廳、省婦聯等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通知》,就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出安排部署。(9月26福建文明網)
通知要求,要圍繞培育文明風尚,以“立德樹人,從家出發”為主題,組織開展“福建省百千萬家教公益大講堂”系列活動;圍繞弘揚良好家風,通過家風家訓征集、家風家訓我來拍、家庭助廉主題教育等活動,引導廣大家庭愛國傳家、敬業興家、誠信立家、孝善安家、勤儉持家,涵養家國情懷,弘揚清風正氣。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素以重視家庭的子女教育而著稱于世。古人追求真理,注重品德和操守,不僅要求自己躬身力行,也非常重視對后代的“德行”培養。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提出,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注重”的教誨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齊家”的妙言要道。人們常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的健康與否,關系到社會風氣和國家的未來。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責任。父母的教育好壞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風就是門風,是一家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其傳承主要是通過每代人的言傳身教,一代代傳下去的。 自古人人重家風。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家庭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好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家是最小國, 國是千萬家”。 家家有家訓,戶戶有家風。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無關文化,只關德行。優良家風,良好家訓家教不僅影響著家庭的和諧美滿,也關乎著國家的興旺發達。
好家風對社會的進步、人性的提升、民族的凝聚和文明的拓展,有著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向社會擴張延伸,就能形成一種巨大的力量。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正,則民風純;家風正,則社會穩。由于家風影響人格,家庭是最初浸染孩子的環境。因此,好的家風家教是人格塑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家風,它是一種接地氣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家風雖然起自家庭立足于家庭,但其作用和意義,是絕不局限于一家一戶的。對于家庭來說,好家風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和無形資產,是金錢難買的傳家寶。對與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的作用是通過每個家庭的道德規范作用,來影響社會的每一個個體成員,傳遞一種社會正能量。好家風是個傳家寶不能丟。家風在家長日常言行舉止的表率作用中形成的。我們應該把家風這個這個傳家寶一代一代傳地下去。當一個個家庭優秀的家風匯聚在一起,涓涓細流就會匯成一股洪流,形成一種影響深遠的家風文化,就會推動整個社會向上、向善、向美,從而為社會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奠定堅實深厚的基礎。(莆田文明網 汪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