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仔埔里的社區(qū)工作人員、房東、樓長和志愿者們共同抗疫。(壩仔埔里居民供圖)
文明風9月28日訊(通訊員 羅子泓 朱道衡 鄭素描 吳冰燕)同安區(qū)新民鎮(zhèn)烏涂社區(qū)壩仔埔里,地方不大,但外來人口多。自9月12日被列為封控區(qū)以來的10多天里,住在里面的居民還好嗎?他們的物資是如何保障的?
目前,封控區(qū)居民已領取到政府、愛心人士“投遞”的物資,除活動空間、工作娛樂等受限外,生活照舊;封控區(qū)房東、居民也主動承擔起疫情防控調度員、臨時樓長和志愿者等職責,為居民生活保障、社區(qū)疫情防控工作出力。
疫情來得突然,但這些不期而遇、守望相助的故事,會讓人心生溫暖。
房東搭起連心橋
保障居民每天吃上一葷兩素
得知封控消息,壩仔埔里的居民有些不知所措。
“我們要怎么買菜?”“寶寶的奶粉快喝完啦,怎么辦?”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在微信上討論著……雖有思想準備,但當疫情真正來到身邊時,他們的生活節(jié)奏還是被打亂了。
“不論如何,大家的日常生活還是要保障的!”吳健鵬是壩仔埔里的“二房東”,管理著12棟居民樓、數百戶居民。很快,他用微信搭建起了社區(qū)、物資供應商、居民之間的溝通橋梁。
邀請熱心的餐飲店老板、超市老板、果蔬店老板、藥店負責人等加入樓棟微信群,居民若有需要,可線上下單;采買好的物資統一運輸,送到卡口后,房東、樓長、志愿者還會幫忙送到居民家門口……
“基本上,每戶居民每天都能拿到一葷兩素的食材。”吳健鵬說。考慮到自己管理的居民中,不少來自云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吳健鵬在采買物資時,還會盡量給他們分配一些辣椒。
在壩仔埔里,還有不少和吳健鵬一樣的房東。他們與社區(qū)工作人員密切配合,扮演著“物資調度員”“核酸采樣秩序維護員”“心理咨詢師”等多重角色,為居民生活保障、社區(qū)疫情防控貢獻著力量。“壩仔埔里有許多外地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們更應該給予他們陪伴和支持。”吳健鵬說。
居民當起志愿者
為兄弟姐妹服務累并快樂著
“喇叭再去喊一下,看還有沒有人沒做核酸的!”昨天上午7點多,壩仔埔里居民梁瑞鈿就穿好防護服,上崗了。他來自三明,在壩仔埔里住了十年,對這里的感情不言而喻。
疫情發(fā)生的第二天,梁瑞鈿主動聯系社區(qū),臨危受命當起十幾戶居民的“樓長”。核酸采樣時,他化身“大白”,一邊帶著本樓棟的居民去排隊,一邊在現場維持秩序;配給物資時,他是“快遞員”,一邊在樓棟群里詢問需求,一邊把打包好的東西送到他們門口。第一天穿防護服,梁瑞鈿就長了濕疹。他沒有作聲,涂完藥,第二天依舊全副武裝上陣。“大家開玩笑說,當志愿者比平時工作還累。但我們是為壩仔埔里的兄弟姐妹服務,我們累并快樂著。”梁瑞鈿說。
陳燕是壩仔埔里的四川來廈務工人員。看到樓下志愿者活躍的身影,她待不住了,聯系房東報名當志愿者,幫忙運送小件物資。每當和同為志愿者的伙伴在巷弄里相遇,他們總會用微笑鼓勵彼此。
“這兒就是我們的家,鄰里之間有什么物資多了、少了,都會相互交流、補充。政府、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也給了我們很多關心鼓勵。我們會帶著這份力量,和病毒斗爭到底!”陳燕說。
籌集物資接力傳送
烏涂下埔里夫妻助力疫情防控
“陳科長,今天的蔬菜已經到位。您看一下。”9月25日,烏涂社區(qū)下埔里居民陳寶釵再次為新民中心小學送去了果蔬等補給。疫情發(fā)生后,國道324周邊住戶、烏涂商業(yè)街沿街商戶、烏涂社區(qū)核酸采樣點等的物資供應有些緊張。得知消息,陳寶釵第一時間募捐物資并送到現場。
“我和老公除自掏腰包外,還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發(fā)動募捐。這些物資一個卡口一個卡口接力傳送進封控區(qū)。”陳寶釵說。除此之外,她還組建起了一支近30人的志愿服務隊,他們或負責沿路住戶、沿街商戶的物資配送、防疫消殺,或當“救火員”——哪里需要人手就支援哪里。
這幾天,陳寶釵和愛人一直堅守在一線。他們讀高三的兒子住在隔離點,10歲的女兒獨自居家隔離。“說不難過是假的。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再努力,奮斗再奮斗。我們相信,曙光不遠了!”陳寶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