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行,行必果”,簡單的六個字,分量卻重如千鈞。嚴懲失信行為,是更好建設法治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當前營商環境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我國為打擊失信行為,切實為群眾解決失信“執行難”的問題,讓“老賴”無可遁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但是失信人員絞盡腦汁鉆空子的行為仍然存在。所以誠信制度當如電腦防火墻一般與時俱進、不斷升級,才能不被攻破。
誠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然而,加蓋公章的志愿者時長公益證書,在網上明碼標價出售,為學生履歷添彩,為其謀取利益和評定獎學金加分。“黃牛”苦尋出行購票、檢票漏洞,為被執行“限高”的失信人員“保駕護航”。可以說,大學生履歷造假、“黃牛”“老賴”規避“限高令”,是對當前誠信制度赤裸裸的挑釁,其負面影響不容小覷。所以當前的誠信制度籬笆應該筑的更牢。
把握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在國家頒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提及,要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要讓誠信之花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對此,各方應該積極主動作為,各類學校應定時定期召開主題講座、觀看法治視頻,把守信行為納入學生日常的考核評價之中,評選校園“誠信之星”等,讓學生增強榮譽感的同時主動擔當作為。各類企事業單位,應該轉變經營觀念,定期學習行業制度規定和國家政策法規,并加強內部約束,智慧化進行員工管理,把失信守信行為納入績效考核之中。長此以往,相信社會各界人員定能化被動為主動,形成良好社會氛圍。
完善懲戒制度,讓失信行為無處遁形。公然出售公益證書、“老賴”出行暢通無阻均反映出了當前制度下對于失信行為的懲戒范圍不夠全面、對于失信人員的管控力度不足。所以應該將法制籬笆筑的更牢。一方面,要拓寬人員失信行為認定范圍,把例如出售公益證書、出售學歷證件、為“老賴”提供便利的“黃牛”等不守信之人納入處罰范圍。以強制處罰倒逼各界人士誠實守信。另一方面,要加強部門合力,懲戒失信行為是系統工程,在法律文書執行后,交通運輸部門、法院、公安應多方合力,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對于出行人員的監管,逐漸把“一證”乘車轉變為海陸空人臉識別全覆蓋乘車。并對于出行人員進行身份信息抽檢,真的做到最嚴“限高令”。
誠信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地基。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只虛。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往前走,亦是離不開誠信建設。抓牢制度底線,讓守信者享受制度紅利,讓失信者處處受限,讓守信成為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沙縣文明辦、沙縣區稅務局 余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