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23日訊(通訊員 文潔 羅子泓 鄭素描 劉秋燕)疫情發生后,足不出戶成了許多人生活的“主旋律”。但在同安,有一群人天天朝外跑——他們以家庭為單位,全員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在不同崗位書寫著使命與擔當。這樣的日子,雖少了一份團聚的溫馨,卻多了很多責任、堅守和安心。昨日,本報記者采訪了兩個堅守抗疫一線的家庭,聽他們說“全家總動員”的故事。
故事1
為家園奮戰的日子
我們都很安心
“書記,我想回社區做志愿者,向組織報到!”五顯鎮宋宅村黨員葉足梅,曾在五顯鎮竹壩社區工作過。今年7月,她通過教師招考,到集美區杏北小學任教。疫情發生后,葉足梅主動聯系原單位的社區書記,想要為疫情防控出份力。
“我們很愛這座城市!在它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如果不做點什么,心里會覺得愧疚?!比~足梅說。給孩子們上好網課后,她便利用空余時間,在社區協助全員核酸采樣等相關工作,例如,提前幫老人做好預登記,在檢測點錄入信息等。葉足梅的孩子剛過2周歲生日,那一天,忙得團團轉的大人,甚至忘了給孩子過生日——葉足梅的爸爸葉天沛和丈夫蔡沈霖,也都在疫情防控最前線。
葉天沛從事門窗鐵建工作。9月16日晚,新民鎮管控(封控)區道路急需進行硬隔離,同安三建隨即向葉天沛發出求助。接到消息后,葉天沛二話不說,喊上蔡沈霖和其他幾位朋友連夜出發,一直奮戰到17日凌晨三點多才回家。
父親和丈夫每早6點多出門;把孩子托付給母親,自己7點多去社區報到……這樣特殊的日子里,葉足梅一家的相聚時間少之又少。為家園奮戰的日子,我們都很安心?!比~足梅說。
故事2
一家四口齊上陣
參與志愿服務
“媽媽,我不累。我還想再堅持一會兒……”“老媽,你放心,我可以工作到最后的……”說這兩句話的,是大同街道鳳山社區小組長季紅娟的兩個女兒。連日來,季紅娟和丈夫,還有兩個女兒,一家四口齊上陣,在社區核酸采樣點進行志愿服務,共同為鳳山社區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9月20日下午3點,結束核酸采樣點現場維序的季紅娟回到家中。連續6個小時的工作,已讓她累得直不起腰,嗓子沙啞。季紅娟沒有抱怨,而是說:“你看那些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臉熱得通紅。他們都在堅持,我們這點困難不算什么!”
“各位居民朋友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請主動保持一米距離,戴好口罩,不要交談,有序排隊……”“出入小區請配合測溫,掃碼登記,有序進出?!眳⑴c的志愿服務多了,工作要點、服務話術季紅娟信手拈來。在她的鼓勵下,在這個最需要人手的抗疫關頭,季紅娟的丈夫和兩個女兒也毅然加入了志愿服務大軍。
核酸采樣時,居民們總對他們一家四口組成的“最美風景線”贊不絕口——大女兒負責信息錄入,季紅娟、丈夫和小女兒則在各個點位維序。
“面對困難,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希望這樣的‘全家總動員’能為同安的平安貢獻一份力量!”季紅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