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也是守正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舉措。自開展以來,各地扎實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建設,以志愿服務為抓手調動各方力量,以資源整合為重點打造文明實踐工作平臺,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方式方法,把文明實踐新風融入百姓生產生活,在廣闊農村大地徐徐吹動。新時代要通過高質量布陣,高質量宣傳,高質量組織,書寫新時代文明實踐精彩答卷。
高質量布陣,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樣板。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離不開陣地建設,陣地承擔著重要載體和基礎平臺兩大重任。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就建設到哪里,要在謀篇布局上下功夫,建立縣、鄉、村(社區)分別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級文明單位、中小學校也要相應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固定學習陣地,做到道德講堂、善行義舉榜全覆蓋,依據特色條件建設一批好人廣場、好人館、好人長廊,紅色文化長廊、家風家訓、孝道文化、非遺文化等展示陳列館。按照“一村一特點”進行布陣,讓分布于城鄉大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串點成線,由“盆景”成為“風景”。
高質量宣傳,做到新時代文明實踐開展有聲有色。在一定意義上講,學習宣傳是新時代文明實踐“重頭戲”,要最大程度發揮文明實踐陣地宣講的效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理論宣講更加符合當前的傳播規律,輻射更多干部群眾,邀請專家學者、鄉賢、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走進文明實踐中心做好宣講,各文明實踐所、站、點每季度要定點開展一次道德講堂活動,宣講黨的政策理論、惠農惠民政策、典型先進事跡等,全力開展“四史”宣傳教育,重點突出黨史學習教育,注重傳承紅色基因。
高質量組織,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不能浮在表面,需要根植于心,更需要付諸實際行動。有效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需要一支能夠引領新時代文明風尚的高質量組織隊伍,按照“一月一主題,一周一活動”組織編排志愿服務活動內容計劃,扎實有效開展理論宣講、鄉風文明、科技科普、衛生健康、文化惠民、慰問關愛等各項志愿活動,通過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不僅是在幫助別人,同時也是發動更多的人能夠一起行動起來,加入文明實踐大家庭,一起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就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內容,志愿服務與文明實踐兩者要相得益彰,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成為鄉風文明一道靚麗風景線。(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