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午,呂嶺社區敬老餐廳開始忙碌起來。(常海軍 攝)
文明風9月6日訊(陳穎嫻 林泓 楊慶山 黃建軍)臨近中午,湖里區江頭街道呂嶺社區的敬老餐廳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來往的是提著打包盒前來買飯就餐的老人,還有圍繞著餐廳為老人提供飯菜保障的志愿者們。
“伙食很不錯,而且方便、干凈,很放心,我已經連續來吃三個多月了?!痹诓蛷d門口,今年70多歲的陳毓芬老人滿臉笑容地說:“剛打包完飯菜準備帶回家吃,省去了做飯的麻煩,真是多虧了敬老餐廳?!?/span>
煮飯旺火塘,做事熱心腸。在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的過程中,湖里區江頭街道呂嶺社區黨委緊緊抓住“我為群眾辦實事”這一落腳點,通過“愛心敬老餐廳”的愛心平臺載體,不僅為社區老人提供午餐服務,更是凝聚起愛心合力,讓社區洋溢著充滿愛的飯香。
愛心米飯菜承載愛與希望
干凈敞亮的用餐環境,每日更新的菜單食譜,細致周到的用心服務……如今,在呂嶺社區提起敬老餐廳,不少老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連聲表示自己是餐廳的忠實粉絲。
走進飯菜區,姜母鴨、苦瓜炒肉還有時令青菜等菜品才剛出鍋,色香味俱全,一旁還有米飯、海帶湯冒著熱氣?!懊罪垑蛄耍页远嗌俅蚨嗌??!痹诖虬鼌^前,老人蔡淑珠說,現在餐廳免去了大家1元米飯錢,套餐價格也很實惠,真是從心里感恩,能做到的就是不浪費糧食,不辜負這份愛心。
考慮到社區老人中存在高齡、孤寡、獨居、殘疾、失能等困境,今年5月,敬老餐廳繼續推出公益項目,牽手愛德基金會發起的“爸媽食堂”項目,讓社區56位受助對象享受到了一份僅需4元的“四菜一湯”(1葷、1半葷、2素、1湯)愛心午餐。
呂嶺社區居委會主任黃建軍介紹,今年1月,在江頭街道、湖里區愛心辦的指導下,敬老餐廳正式啟動了“愛心米飯”公益項目,免去1元米飯錢,原本13元的特價午餐費用,由此改為12元,愛心米飯的費用全部來自社會的定向愛心捐贈。
搭愛心平臺 匯集眾多力量
飯菜是熱的,人心是暖的。響應“愛心廈門”建設號召,呂嶺社區不斷探索社區養老服務社會愛心參與的創新模式。通過以社區為服務平臺、以社會組織為服務載體、社會工作者支撐、社區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機制,不斷壯大愛心力量。
在敬老餐廳,除了廚師之外,所有工作人員都是居民志愿者,平均年齡將近70歲,每位志愿者均有多年的社區志愿服務經驗。他們按照個人特點和專長合理分工,有的負責排班、協調等工作,有的主動做起“會計”,有的當起了廚工……
就是這樣一支志愿者服務隊,多年來和餐廳共同成長,率先探索由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自助式”志愿服務模式,把敬老餐廳打造成廈門市乃至福建省“愛心助老”的先進典范,為眾多老人送去溫暖和愛心。
如今,敬老餐廳對于1300多名社區老人而言,不僅僅是“家門口的食堂”,更是晚年生活的幸福平臺。除了供應午餐,不少轄區愛心企業以敬老餐廳為平臺,定期為老人們開展長者生日會、泡茶會、美食活動等?!袄衔崂弦约叭酥稀保蠢喜蛷d這股向上向善的風氣也影響了一批批呂嶺居民。社區先后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健康大篷車志愿服務隊,服務內容涵蓋潔凈家園、健康義診等,為社區的“愛心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