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紅”志愿者服務隊成立,為片區困難群眾提供幫助。 林烏理 攝
文明風9月2日訊(顏梅麗 童心悅)在翔安香山街道片區藍天白云下,火紅的三角梅花開正艷,與這一自然景觀相映的,還有一道由“公安藍”“醫護白”“志愿紅”三種顏色繪成的文明風景線,貫穿大街小巷。
這支“藍白紅”志愿者服務隊由翔安公安分局人口科、香山派出所與區衛健局、區殘聯、廈門蓮花醫院等單位共同成立,藍色代表香山派出所的民警,白色代表廈門蓮花醫院的醫護人員,紅色代表志愿者及愛心人士。這支志愿者服務隊為片區內精神障礙特殊群體帶來了實實在在幫扶,成為翔安區在區域志愿服務聯合體方面的探索的重要成果。
初衷:聯合多方志愿力量 幫助特殊人群回歸生活正軌
“藍白紅”志愿者服務隊成立的初衷,與該片區精神障礙群體息息相關。“藍白紅”志愿者服務隊成員、香山派出所三級警長蘇文德介紹,片區民警在日常走訪過程中發現,有些精神障礙人士由于家庭條件有限,監護人也缺乏專業照料能力,得不到有效治療。
其中一個家庭,蘇文德印象深刻。小原(化名)和父親都患有精神障礙,兩人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小原的奶奶負責。隨著年齡漸長,小原的病情加重,二十多歲的他身體也變得高大,年邁的奶奶已經管控不住,又擔心孩子出去鬧事,只能長期將小原關在屋內。
“幫助這些精神障礙人士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讓他們慢慢回歸正常生活,融入社會,這是一直以來我們迫切想做的事情。”蘇文德說,香山派出所主動發揮橋梁作用,聯合廈門蓮花醫院、志愿者及愛心人士等,于今年4月份成立“藍白紅”志愿者服務隊,旨在共同幫助片區精神障礙人士重新回歸生活正軌。
成效:曾被困在屋內的青年 如今變得開朗愿意交流
在民警的建議下,家屬同意將小原送到廈門蓮花醫院精神科接受規范治療。蘇文德說,他們幾次去醫院看望小原,發現其精神狀態變化很大,原本不喜歡說話的他,性格逐漸變得開朗起來,愿意與人交流。
作為“藍白紅”志愿者服務隊一員,廈門蓮花醫院長期以來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優質服務。該院精神科帶頭人李鶴齡副主任醫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事精神醫學四十余年,擅長重度精神病、睡眠障礙及其他心理障礙的診治。
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治療下,香山片區一些精神障礙患者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李鶴齡對小黃(化名)這位患者印象深刻,當時他由擔架抬進病區,整個人是不動、不語、不食的狀態,經診治判斷為一位典型的木僵型發育遲滯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下,僅僅兩周不到的時間,小黃的狀態大為好轉。
廈門蓮花醫院內的康樂家園,是一座介于醫院和家庭之間的橋梁。在這里,精神障礙患者在醫護人員和社工的幫助、指導下,進行生活自理、技能訓練、心理疏導、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學習如何從醫院過渡到社區,從依賴的生活模式轉變為獨立自理。在“藍白紅”志愿者服務隊的幫助下,香山片區的精神障礙群體努力實現應治盡治,部分精神障礙患者經規范治療后,已回歸正常社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