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31日訊 地處閩西北山區的泰寧縣是第二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2019年12月成立泰寧縣志愿服務促進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吹響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集結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建9支常備志愿服務隊伍,全縣9個鄉(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17個行政村、居委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各級明單位、文明校園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立即成立起660多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隊伍,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統一部署下,開展豐富多彩、機動靈活的志愿服務活動,共同奏響一曲壯闊而美麗的時代交響樂。
志愿服務,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理論宣講志愿者進村入戶聊政策、話文明。(潘傳勝 攝)
夜幕降臨,嫻靜舒適的山村一片月色。上青鄉江邊村黨支部書記、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隊長劉伯華獨自一人坐在村部會議桌前,面對話筒向全村廣播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他一會用普通話通讀,一會用本地話解說,繪聲繪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是泰寧縣111個村級文明實踐站理論宣講室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也是泰寧縣利用“村村戶戶通廣播”,這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針對疫情防控采取的一項應變措施。劉伯華說:“越是關鍵時期,就越要加強理論宣講和政策宣傳,讓我們的村民更加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一個遵紀守法、愛國愛鄉的好村民”。
為進一步發揮志愿者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泰寧縣把推進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著眼點,組建了一支五十多名志愿者參加的理論政策宣講團,定期進行培訓授課,積極培育“宣講名師”、“百姓名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點單式”豐富宣講內容,“角色式”配齊宣講人員,“平臺式”創新宣講方式,引導志愿者宣講員走進農家庭院、村頭巷尾、田間地頭,把理論講堂搬到鄉村田野、農家書屋、村民小院、宗族祠堂。今年以來,理論宣講志愿者開展各種形式的宣講活動140余場次,受眾15000余人。
志愿服務,將紅色基因傳承萬代千秋
學生志愿者在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劉賢健 攝)
泰寧縣是原21個中央蘇區縣之一,紅色資源豐富。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泰寧縣著力打造城區“英勇的東方軍”、杉城鎮“大洋嶂阻擊戰”、新橋鄉“萬歲十三師”、大田鄉“少年紅軍”、梅口鄉“絕命后衛師在泰寧”、大龍鄉“泰寧蘇區的最后堅守”六個紅色主題教育基地,使這些紅色教育基地成為見證百年風云激蕩,傳承紅色基因,推進文明實踐的活力源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用活紅色資源,在各紅色基地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組織培訓志愿者解說員,開展“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活動,同時組織志愿者挖掘紅色文化、紅色故事,并根據建黎泰模范少年師和少共國際師兩支“紅小鬼”部隊在泰寧駐扎、戰斗的英雄事跡,編輯出版《中央少年紅軍》讀本,把真實的歷史事件變成鮮活的紅色教材。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的志愿服務隊也紛紛來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活動,團縣委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少年紅軍路,文明新長征”志愿服務項目,追尋紅色記憶,感悟初心使命。縣教育局創新紅色研學旅游模式,組織中小學生志愿者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江山世代傳”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廣大中小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續寫更加壯麗的紅色畫圈。
志愿服務,把傳統文化根植于心
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現場觀看+線上直播”文藝演出活動(吳孔賜 攝)
6月30日晚,古城劇場燈光璀璨,泰寧縣梅林戲文化傳承志愿服務隊在這里用“現場觀看+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群眾大舞臺”演出活動,他們用豐富多彩的節目禮贊百年,用恢弘高亢的歌聲贊美祖國,表達廣大志愿者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這場演出是我們實施‘梅林文化薪火傳’志愿服務項目的內容之一,演出非常成功。今后我們志愿服務隊還將繼續按照‘梅林文化薪火傳’項目計劃,融合山歌、古樂、儺舞等傳統藝術元素,排練出更多更好的節目,進一步把梅林戲發揚光大”。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黎秀珍介紹說。
泰寧縣梅林戲起源于清朝乾嘉年間,三百多年來薪火不斷、代代相傳、深受群眾喜愛。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秀珍是其代表性傳承人。泰寧縣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后,黎秀珍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愛好者組建起梅林戲文化傳承志愿服務隊,開始實施“梅林文化薪火傳”志愿服務項目。二年來,他們深入鄉村農家,了解群眾所思所盼,采取“文藝+宣傳”的方式,自創、自編、自導、自演了靈活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巡回各鄉(鎮)、村莊,開展“群眾大舞臺”演出活動。他們表演了再現福建省道德模范、泰寧縣池潭村民兵營長張漢隆見義勇為事跡的情景劇《八天七夜》;講述泰寧籍小紅軍李火興英雄故事的新編梅林戲《我要當紅軍》;歌頌泰寧好山好水好風光的梅林小戲《泰寧是個好地方》等一大批“接地氣”的經典節目深受歡迎,被廣大農村群眾譽為“永不落幕的群眾大舞臺”。
泰寧縣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廣大志愿者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文藝匯演、書畫筆會、非遺展演等活動,縣、鄉、村三級一百多個家風家訓館、非遺展示館、文化長廊、民俗文化墻隨時活躍著志愿者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和參與各類活動,真正把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工作落到實處。(三明市委文明辦、泰寧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