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塘邊社區供圖)
組建志愿,群眾參與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應該是少數人的實踐站,而應該是全民實踐站。在開展各類工作的同時,挖掘轄區居民群眾力量,組建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專家、文化藝術、體育健身、科技科普、道德楷模、移風易俗、小區治理、醫療健康、垃圾分類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融合為塘邊社區新廈門人守望隊,為實踐站儲備力量,同時提升參與率,倡導自助互助的和諧鄰里關系,打造屬于百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塘邊社區實現社區書院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融合,發揮社區書院的理論功能,突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政治功能,探索“常態化”+“個性化”發展模式,合力促進社區建設、小區治理、志愿服務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作為“村改居”社區,塘邊村的環境、居民的陳舊觀念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塘邊社區在“村改居”的社區實際情況上搭建“新市民講堂”理論宣講平臺,成立“新市民宣講小分隊”,由社區兩委班子、黨員擔任宣講小分隊成員,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理論宣講,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新思想傳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居民樹立“城中村 ”轉型發展的新理念,在轉型提升、文明素質、創業就業、子女教育等大家關注的問題上跟大家做好交流,在“村改居”社區樹立文明和諧、積極進取的新風尚,助力“村改居”社區的轉型提升,讓先進理論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塘邊社區在開展居家養老工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和塘悅社”老人服務驛站,成立青春輝映夕陽紅助老志愿服務隊,從生活關懷、家政服務、義診義剪、健康養生、溝通交流、情感寄托等方面開展綜合性老人服務。在實踐站的指引下,深化服務內容,延伸服務觸角,讓尊老愛老助老成為常態化。
信息化時代,線下形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不能切實滿足所有居民需求,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發展線上平臺,確保特殊時期,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觸角依然可以延伸到群眾當中,從內容形式上打造任何時期任何時候都可以持續的發展模式。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宗旨指導下,完善各小區紅色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德守禮、文明新風尚等公益宣傳,指導各小區從精神文明層面、硬件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按照各小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特色。
塘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堅持黨建引領,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建設屬于大眾的理論學習平臺、思想政治陣地、文明精神家園、志愿服務舞臺,集百姓之力,匯大眾之智,合力推進社區建設。